机器人现场表演咏春拳;意大利达芬奇文化项目以全品类授权进行中国推广;AI数字人全链条技术助力内容创作与个性化体验……5月22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首日,“首展、首秀、首发”的风潮涌动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会场。
作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文博会历经二十载发展,已从单一的展示平台升级为集交易、投融资、发布、共创、贸易、传播、展示于一体的“七大超级平台”,持续赋能万亿级文化产业生态,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全球化实践提供“深圳样本”。
万亿级市场的“超级集市”
文博会不仅是文化产品的“大展台”,更是文化产业的“大集市”,以“交易”为核心,文博会推动文化产品与市场深度融合。截至2024年,历届文博会累计成交额超3万亿元,服务全球4.5万家文化企业,展示展品超200万种。本届展会吸引3.5万名海外专业观众,305家国际展商带来65个国家的特色文创产品,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打造“永不落幕的数智文博会”。
资本与创意的“超级红娘”
作为全国文化项目招商的核心载体,文博会累计促成超7万个投融资项目落地。本届展会开辟了新品首发、项目路演、供采对接多元交易场域。展会期间组织近200场包括新品发布会、招商引资、项目签约、订货会等在内的活动,拓宽专区发布、展位发布、云上发布等多条首发首秀渠道,馆内发布区个数比上届翻番。文博会文化产业招商会、创新项目与新品发布会等重点活动实现倍增扩容、能级跃升,并通过“文化投融资项目推介路演”等活动,加速优质项目孵化。
“首展”“首发”的行业风向标
文博会聚焦数字文娱、人工智能、元宇宙等前沿赛道,成为全球文化科技的首发阵地。本届展会首次设立人工智能展区,华为、腾讯、优必选等60余家头部企业携机器人、无人机、智能穿戴设备亮相,通过AI全应用场景展示、科技演出及共创互动,打造文化科技融合的“超级实验室”。AI成为展会核心亮点,不仅体现在展览内容上,更贯穿服务环节:AI会展助手“文小博”承担迎宾导览任务,智能翻译、直播等功能覆盖全流程。“AI+文化”深度融合体现在各展馆。影视电竞展探索生成式AI影视制作、文化科技金融展区推广AI版权评估系统、非遗工艺展区借助AI虚拟修复技艺。
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超级链接”
通过“非遗·工艺美术展”“乡村文化振兴展区”等场景,文博会推动非遗技艺与当代设计深度融合。潮州功夫茶会雅集复刻宋代文人风雅,腾讯“了不起的甲骨文”、蓝色光标“华夏漫游”等项目实现传统文化与科技的破圈融合,引领行业创新趋势。本届文博会还首次联合国内文旅综合体头部运营机构艺尚未来,合作打造“东方美学·诗意生活”时尚生活主题展区,打造诗意生活场景,展示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超级枢纽”
本届文博会国际化占比达20%,覆盖65个国家和地区,新设“文化出海展区”推动110个国家的采购商对接。埃及复刻宝藏公司、德国法兰克福书展等国际机构携重量级文创产品参展。
香港馆以“香港原来咁有型”为主题,通过非遗老字号、潮流玩具及影视漫画IP展示香港的文化影响力。国际嘉宾对话论坛探讨全球文化消费趋势,推动中国IP参与国际竞争,构建“文化出海”全链条服务体系。
品牌价值的“超级扬声器”
6.8万条报道、全网阅读量超过50亿人次,多次登上总台《新闻联播》……第二十届文博会通过全媒体矩阵,持续扩大国际影响力。本届展会则通过“文博会推荐官”、网红直播带货等形式,打造“展会+直播+电商”促交易模式,推动参展商品成为“现象级爆款”。
城市发展的“超级检阅台”
创办21年,文博会展会规模、观众数量、国际化程度、交易额等不断攀升。作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风向标,文博会见证着文化与产业的“双向奔赴”,折射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和新可能。
文博会见证深圳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2004年至2024年,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年均增速达20%,2024年规模以上企业营收12875.08亿元,占全国9.1%。多媒体游戏动漫、智能穿戴设备等16个新兴业态贡献超5800亿元产值,同比增长12.2%,凸显文化创新对经济转型的支撑作用。
以科技为笔触、文化为底色,第二十一届文博会正在续写描绘出数字经济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全景篇章,以“中国方案”为全球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