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23 00:49:20 股吧网页版
债券拍卖遇冷 日本国债大跌 石破茂:日本财政状况比希腊还差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当全球金融市场的焦点集中在美债走势之时,日本超长期国债的结构性风险正悄然地攀升。

  截至发稿,日本长期债券收益率持续走高,40年期收益率上升6个基点至3.675%,触及2007年开始发行以来的最高水平。此前日本央行政策委员会委员野口旭表示,不宜干预超长期收益率。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4.5个基点,至1.56%。日本5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2.5个基点,至1.02%。

  从市场来看,日本国债大跌一事的关注度似乎并不高。但从全球影响来看,日本国债市场波动可能导致日元套利资金平仓,影响全球流动性。若收益率继续上升,日本财政可持续性将面临更大挑战,可能引发日元进一步贬值和全球金融市场波动。

  当地时间5月20日,日本20年期国债拍卖遭遇自2012年以来最差结果,投标倍数跌至2.5倍,尾差飙升至1987年以来最高水平。

CFF20LXzkOyfnsQId5pYdMTCdxlG4Azibsx2kuOleUSN5iaFib4RM94o2YHoh6WbBKsMklhVMAickFwTI0s3OsqFhg.png

  据新华财经,业内人士表示,尾差一般被视为债券拍卖的“温度计”,尾差越大意味着市场需求极为低迷。证券驻东京首席全球策略师大森翔树(Shoki Omori)认为,日债标售结果不佳,凸显了日本超长期国债市场供需持续失衡的局面,加剧了市场对于日本央行缩减购债规模后,买家持续缺位的担忧,容易引发后续“抛售螺旋”。

  日本央行长期充当日债市场“终极买家”的角色,被视为日本债券市场的稳定器。一直以来,日本央行大额购买日本财务省超发的、利率极低甚至是负利率的日本国债,导致国债二级市场流动性减少。而日本“财政赤字货币化”,导致国债规模扩张缺乏约束,进一步加剧了日本债券市场结构的严重失衡。

  数据显示,日本央行目前仍持有日本国债市场52%的份额,为日本国债的最大买家。

  日本债券市场的供需失衡也令日本央行陷入两难局面,一方面若日本央行持续推进量化紧缩(QT),可能导致长端债券收益率继续上行,引发债市剧烈波动,使持债机构面临巨大账面损失,最终甚至可能迫使央行重启收益率曲线控制(YCC)或重新实施负利率。

  另一方面,如果日本央行选择提前放弃紧缩政策,重新启动量化宽松(QE),虽然有助于缓解市场波动,但可能加剧通胀压力,导致日元大幅贬值、资本外流。

  从日本央行后续的加息路径看,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尽管日本债券市场波动不太可能直接影响其加息路径,但债券收益率的大幅上升可能会削弱企业信心,引发市场对进一步加息的恐慌或抵触情绪,抑制消费和贷款需求。

  而从业界的呼吁来看,最新调查显示,在日本经济面临关键转折点时,近三分之二的日本企业正急切呼吁日本央行暂停加息计划。这项由日经研究在5月7日至16日期间进行的调查,覆盖了504家日本企业,其中有224家匿名回应。结果显示,高达65%的企业明确表示希望日本央行暂缓加息,另有10%的企业甚至呼吁降息,仅25%的企业支持继续加息。这一强烈呼声背后,是日本经济第一季度意外萎缩的现实,以及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

  此外,国内的政治因素也使得日本央行关于量化紧缩的决定变得复杂。

  据央视新闻,日本财务省5月9日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24财年末,由国债、借款和政府短期证券构成的国家债务总额达到1323.7155万亿日元,较2023财年末增加26.554万亿日元,连续九年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日本媒体报道称,这一增长反映出日本政府应对物价上涨等支出扩大,而税收无法完全覆盖的财政困境。

  日本首相石破茂19日在国会表示,日本的财政状况“无疑非常糟糕,比希腊还差”。他反对通过发行国债来为减税提供资金,暗示在政府借贷成本上升的情况下,必须谨慎对待进一步的财政支出。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