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娃哈哈”)与今麦郎饮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今麦郎”)之间的代工合作问题引发广泛关注。此前,娃哈哈发布声明称因今麦郎代工“不过关”,而终止合作,然而消费者却发现市面上仍有相关产品售卖。
5月22日,有消费者向《证券日报》记者提供了一张产品图片。图片显示,该产品生产日期为5月8日,委托方为娃哈哈,受委托方为今麦郎隆尧分公司,生产地址位于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东方食品城(今麦郎食品小镇)华龙大街北段东侧。这表明,在5月份,娃哈哈仍有部分纯净水由今麦郎生产。
对于今麦郎与娃哈哈的具体代工截止时间问题,《证券日报》记者向今麦郎方面发送了采访函,截至发稿,对方未进行回复。
回溯来看,5月15日,“娃哈哈客服回应纯净水由今麦郎代工”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当日,娃哈哈发布声明称,公司和今麦郎确实存在委托代工关系,代工期间公司自查发现个别批次纯净水产品未通过出厂抽样检测。自2025年4月份起,公司已终止与相关代工方的合作。娃哈哈在声明中表示:“目前市场上在售的娃哈哈纯净水均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及我司产品质量管理标准,请消费者放心选购。”
这份声明,让两家国内知名的食品饮料企业站在了“对立面”。
福州公孙策公关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詹军豪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食品饮料行业,采用代工模式本是种常见的商业运作方式,可口可乐、元气森林等知名品牌均有通过代工模式实现产能扩张,且并未因此陷入危机。但娃哈哈的“代工危机”却将矛头指向合作伙伴,演变成了一场口碑危机。
不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今麦郎董事长范现国提到的合作截止时间为今年5月份。他表示,合作从去年5月份开始洽谈,到今年5月份结束。这期间,今麦郎共为娃哈哈代工生产了5000多万箱纯净水,相当于12亿瓶。在去年销售旺季蓝标水产能紧张的情况下,今麦郎仍优先支持娃哈哈。
娃哈哈相关人士曾在回应《证券日报》记者时表示,2024年水产品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公司的产品结构进行了相应调整,导致公司出现产能紧张的情况。为了应对这一局面,公司迅速启动了应对措施,一方面委托代工厂生产,另一方面进行自有设备改造与投资新建工厂。
同时,娃哈哈方面提到:“为增强终端市场的响应能力,公司需要调整优化产销布局结构,导致部分工厂停工停产。对于停工停产的公司我司已按相关法律程序开展清算流程。目前公司已完成18条高速生产线的布局,并新建落成多个现代化工厂,现阶段公司产能会随着新产线的投产稳定供应,完全实现自主生产。”
事实上,2024年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的逝世,触动了无数消费者的“情感神经”。消费者们纷纷涌入超市,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宗庆后的敬意。彼时,娃哈哈产品被抢购一空。
在娃哈哈2024年全国销售工作总结大会上,其现任董事长宗馥莉表示,公司2024年营收回到700亿元区间,同比增长约40%。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以来,娃哈哈纯净水产品销量呈现爆发式增长,现有产能一度难以匹配市场需求。从战略布局来看,企业采用的轻资产代工模式既契合饮料行业集约化发展方向,也有效盘活了今麦郎等合作方的闲置产能资源。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娃哈哈官方宣称其纯净水“经国家权威检测机构认证达到实验室级纯净标准”,但代工模式下各生产基地的品控一致性仍面临挑战。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相较于全资自建工厂,代工体系在质量管控响应速度和技术标准执行力度方面存在天然劣势。
在詹军豪看来,在消费品领域,品牌信任资产的价值远超短期经济利益。40年经营沉淀的信任资本,本应成为娃哈哈高端化战略转型的核心竞争力。然而代工体系品控争议持续发酵后,娃哈哈用一场“甩锅”,使得自身陷入信任损耗的恶性循环。
针对5月份仍在使用今麦郎代工的问题,截至记者发稿,娃哈哈方面并未向《证券日报》记者作进一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