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一汽-大众方面获悉,一汽-大众正在对旗下大众品牌和捷达品牌进行相关组织调整,其中一汽-大众大众品牌是重点调整的板块。
具体来看,一汽-大众大众品牌将成立商品经营部和客户运营部,并强化市场部的职能。以新成立的商品经营部为例,其核心任务是洞察客户需求、并以此推出满足客户需求的商品。以此为起点,商品经营部引领产品规划、研发、生产及品质保障等环节。
“此次组织调整后,大众品牌的各项业务的归属和目标导向将会更精确。”5月22日,一汽-大众大众品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此次组织调整后,一汽-大众大众品牌将会有相应的人事变动。一位一汽-大众大众品牌内部人员向记者透露:“近期将会公布相关新的人事任命。”
“市场部”回归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一汽-大众大众品牌对其营销部门进行过多次调整。2021年,一汽-大众大众品牌纯电车型ID.4 CROZZ、ID.6 CROZZ陆续投放。同年,一汽-大众大众品牌将市场部更名为用户运营中心,建立了内容营销、私域运营和战略支援三大业务单元,以及产品中心、Martech(营销技术)两大业务中心。彼时,一汽-大众大众品牌对建立用户运营中心的考量是,能更好地洞察、了解潜客的行为,和用户进行高质量互动。
记者注意到,在此次组织调整中,一汽-大众大众品牌重新提及“市场部”,并将对其进行进一步强化。“这次调整后市场部就回归到原来的市场部了。”上述一汽-大众大众品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原来用户运营中心的一部分业务与客户体验、潜客保客、售后和客服的相关业务都被整合在了一起,与之前(用户运营中心)相比,更偏向客户导向。
据记者了解,在此次组织调整确定之前,一汽-大众大众品牌内部已对多个部门“动刀”,其中就包括了ID.运营中心。上述一汽-大众大众品牌内部人员向记者透露:“一汽-大众已对ID.运营中心重新进行了分拆、整合。”
2022年初,为了更好支撑ID.家族一系列创新营销举措,一汽-大众成立独立的组织部门ID.运营中心,打造ID.体验生态,内部高效协同。与传统渠道运营模式不同的是,ID.运营中心的职能涉及用户、渠道、充电等多方面。面对当前新的市场竞争态势,一汽-大众大众品牌需要让产品研发,营销和售后服务的职责更明确。由此来看,集多种职能于一身的ID. 运营中心被分拆及整合在意料之中。
“营销、商品和效率层面的突破是一汽-大众今年的核心战略工作之一。”今年上海车展期间,一汽-大众(商务)副总经理,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吴迎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为2026年推出10款车型做准备?
借此次组织调整变革,一汽-大众大众品牌欲从“用户”向“客户”、从“产品”向“商品”、从“促销”向“营销”、从“价格”向“价值”,进行彻底的意识转变。与此同时,推动从产品的B端思维向商品的C端思维的转变,以期在研发、生产到销售、服务的全生命周期坚持面向客户。
组织调整背后,一汽-大众的目的之一或是为在2026年推向市场的10款车型提前做好准备。今年3月,大众汽车集团与中国一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确定一汽-大众11款全新车型规划。其中,大众汽车品牌自2026年起将推出10款车型,其中包括9款新能源车,覆盖多个细分市场。此外,捷达品牌的首款纯电动车型将于2026年上市。
此外,一汽-大众还将在中级车市场推出两款基于大众汽车集团未来先进平台的纯电动车型及其增程式版本。在“油电共进”战略下,一汽-大众计划推出一款全新燃油车型,强化大众汽车品牌在燃油车市场的地位。按照规划,至2030年,一汽-大众各品牌将推出超过20款全新车型。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一汽-大众零售量为47.53万辆,市场竞争压力较大。“客观来说,在新能源领域我们慢了,所以导致总量出现了一定的变化。我们不会过多地背负压力,只要把这个题解答了就好了,在燃油车市场我们很坚挺,并且还会坚守。”吴迎凯表示。
官方数据显示,一汽-大众4月实现整车销售11.34万辆,燃油车份额同比增长0.4个百分点。其中,大众品牌销售6.8万辆,同比增长7.9%,燃油车份额同比增长0.7个百分点。
“今年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愈发白热化,从价格战打到智驾战,从产品力比拼到品牌力较量等等,一汽-大众大众品牌也不能置身事外,会用产品、技术和转型决心投入到这场竞速中。”吴迎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