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两个月后,全国“消费第一城”正式推出“上海版”。
5月2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提出“城乡居民增收、消费能力保障支持、服务消费提质升级、大宗消费更新、新型消费培育、消费环境提升”等六大行动,以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切实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复旦大学教授、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上海)主任张伊娜告诉第一财经,上海的《行动方案》体现了促消费工作的整体布局和综合施策特点,通过政策机制设计贯通宏观政策目标和微观主体的获得感,把“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落实为了具体的举措,涵盖全面也具备较强的操作性。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对第一财经表示,《行动方案》体现了上海作为我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责任担当,也展现出了敏锐洞察力,精准看到了消费趋势变化,内容系统且全面。
根据《上海商业发展报告(2024)》,2023年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和增速位列全国城市首位,保持中国消费“第一城”的地位;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11年位居全国首位,人均消费支出再登首位,依旧是全国最会花钱的城市;同时上海也是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之地,首店经济领跑全国。
提高收入和福利是重中之重
在张伊娜看来,目前宏观经济增长面临诸多挑战,上海需要从提升居民福利的角度稳步提升收入、就业和社会保障预期,这是实现“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的坚实基础。
和全国版相同,上海的《行动方案》也将城乡居民增收行动、消费能力保障支持行动放在前两位。
“上海尊重消费基本规律,明确看到了消费是收入的函数。”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张伯超对第一财经表示,要将惠民生、促增收和提振消费紧密结合,才能实现经济社会效益的最优化。
和全国聚焦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以及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等有所不同,上海的《行动方案》强调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推进技能培训教育提质增效,同时多措并举促进收入合理增长。其中包括,落实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稳定和扩大就业规模;实施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家政服务、养老护理等重点行业技能人才培养计划等。
在消费能力保障支持行动方面,作为人口最多、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城市之一,上海提出加大生育养育保障力度,强化教育支撑,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完善社保制度体系。
在全国版行动方案提出研究建立育儿补贴制度的基础上,上海在《行动方案》中明确,要落实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加快出台育儿补贴和产假社保补贴政策。探索增加育儿假和配偶陪产假。全面建设高质量幼儿园。增加公办幼儿园托班托额,推动托幼服务逐步向小月龄幼儿延伸。
在养老保障方面,上海制定的重点方向是优化服务供给,包括加快老旧小区和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推动公共场所为老服务设施和无障碍环境建设。支持上门助浴、陪诊助医等养老服务新业态发展。建立健全社会化餐饮企业参与老年助餐机制。提升养老机构专业照护能力,满足失能失智老年群体的照护需求。深化长护险试点,优化长期护理服务的支付保障。健全养老金融服务保障体系,制定上海市养老金融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方案。
服务消费和新型消费成新引擎
目前,中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9.5万元,城镇化率超过60%,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随着消费升级的持续推进,当前我国消费重心正在从商品消费加速向服务消费转变,相关的消费政策也越来越强调对于服务消费的引导。
全国版行动方案专列了“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并给予最多的篇幅,提出6条重点任务。在消费尤其是服务消费领域引领全国的上海更是列出了7项举措,并将关键词落在了“提质升级”上。
张伯超表示,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时,居民对服务消费的需求会加速增长;当人均GDP超过1.5万美元时,服务消费则将成为主导。上海2024年的人均GDP已经超过3万美元,而服务消费占比还不到五成,这表明上海的服务消费市场具有极强的发展潜力。与其他城市相比,线上消费、服务消费等新型消费也是上海消费市场的重要优势和特点,这让商旅文体展深度融合成为了此次行动方案的亮点。
上海《行动方案》提出,打造文化消费高地,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大力发展体育赛事经济,推动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鼓励健康消费发展,提升生活服务消费品质,支持服务供给多元化品质化发展。其中明确大力发展演艺经济,支持举办具有影响力的大型演艺活动,持续引进中外经典剧目。鼓励本土文艺创作,推出更多文艺精品。支持引入国际一流乐园IP,推动存量主题乐园优化升级,打造世界级主题乐园矩阵。以头部乐园IP为引领,深入挖掘“乐园+”消费潜力等。
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开园进入倒计时。5月20日,官方预测乐高乐园开园后(2025年)客流总量将达240万人次/年。其中,工作日客流量为0.8万人次/日,周末、节假日客流量为2万人次/日。除此之外,今年官宣的哈利波特制片厂之旅(上海)预计将在2027年开放营业,这是哈利波特制片厂之旅在中国的首次落地,也是继英国伦敦、日本东京后的全球第三家哈利·波特主题乐园。
张伊娜认为,从消费市场的增长特点来看,上海当前面临消费增长动能转换,传统的实物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在减弱,服务消费成为潜在的新增长点,因此亟须让“上海服务”更贴近百姓需求,真正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释放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服务消费提质升级的同时,上海行动方案在新型消费培育行动中首次提出“丰富悦己消费”,“这很接地气”,也符合当下年轻人的消费趋势。
丰富悦己消费包括支持开发原创IP,推动数字娱乐等领域IP与生产制造联动。支持经营主体结合古典园林、特色街区等,联动国潮动漫、文化非遗等特色IP,开发主题文旅秀演项目。支持健康养生、兴趣课程、解压疗愈、宠物陪伴等业态发展。支持创建小众品牌、原创设计师品牌。提升城市夜经济品质,打造不同特色的夜间消费集聚区和特色市集。大力发展“夜校经济”。鼓励二次元经济健康发展。
培育前沿数字消费、扩大银发消费供给、挖掘邮轮消费潜力、促进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是新型消费培育行动的重点。
在5月16日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上海市商务委秩序处(扩消费专班)处长居新平表示,“首发上海”城市IP以及于每年3月份到5月份举办的“首发上海”系列活动,打造出了国际品牌集中发布的强大聚合力。今年1至4月,上海市新增首店301家,其中全球及亚洲首店7家,全国及内地首店41家,高能级首店合计占比16%。今年上海推出“首发上海3.0版”支持政策,从制度创新、资金支持、保障配套等方面持续升级,逐步构建起以首发场景为点、流通网络为线、产业链协同为链、多领域融合为面、资源要素集聚为圈的“点线链面圈”五维生态系统。
在张伊娜看来,上海消费正在通过与产业互动更深层次地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发经济、数字消费、银发消费、健康消费等都链接着新兴产业生态,促进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更好对接,释放消费活力。“十五五”是上海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关键阶段,上海消费的未来绝不仅是满足上海本地市场,更需要放眼国际,提升影响力和号召力,《行动方案》涉及不少国际潮流的消费形态,而未来上海消费的国际化和中心化是难点,这也是上海需要继续深化的方向。
大宗消费更新加力扩围
包含汽车、家电和住房在内的大宗商品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不仅关系着企业的效益,还与老百姓的生活品质紧密相连。
在5月22日举行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何咏前表示,今年以来,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扩围提质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成效持续显现。根据相关部门统计,2024年9月到2025年4月,家电类商品零售额连续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4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家电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了38.8%,在16大类消费品增速中位列第一。
在大宗消费更新方面,上海的《行动方案》也明确将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不仅要促进汽车消费,落实好国家汽车报废更新补贴和上海市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政策,还要落实国家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新增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加力支持绿色家电家居家装消费。
除了上海,广东、云南、浙江、吉林、辽宁等多地也陆续推出了各自的提振消费政策。
其中,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广东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提出,支持各地市结合产业发展和居民消费需求,探索“财政补贴+企业让利+金融赋能”模式,对大宗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进行补贴。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主体参与范围,完善境外人士参与流程。鼓励家电、房地产等行业龙头企业建设智能家居展厅、体验中心,推动全屋智能、适老化改造等多元场景落地。
为了更好满足住房消费需求,上海此次也提出要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扩大美丽家园综合修缮范围,滚动推进老旧小区更新改造。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重点向青年群体倾斜等。
张伯超认为,随着汽车保有量增加、公共交通便利化,上海的家庭购车需求呈现阶段性饱和,新车消费主要以置换和更新为主,占比超过三成,燃油车更新消费更高达五成。2024年上海房地产投资连同新建商品房的销售面积和额度均有所下滑。因此,如何满足居民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配合城市更新处理好增量新房与存量旧房改造的关系等方面,还需要更多创新办法。
总体而言,曾刚建议,上海应秉承“放心养鱼”原则,发挥国际商会和组织高度集聚等优势,深度改革并优化消费产、供、中介一体化系统生态环境,重构、提升AI时代上海在全国乃至全球消费网络的中心度和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辐射范围,为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探路、提供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