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5月22日电 5月22日,由上海期货交易所(下称:“上期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下称:“中金所”)共同主办的2025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下称:“上衍论坛”)在沪举行。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在以“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展望”为题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中高端产品的不可替代性以及转口贸易构成了中国出口的韧性。。
刘元春表示,2025年是极为复杂的一年,美国总统特朗普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冲击、科技创新与中国“再估值”效应、房地产筑底回稳和一揽子增量政策效应这四方面或许正成为主导宏观经济走势的重要力量。
尽管外部政策不确定性加剧,但中国经济展现出显著弹性与韧性。刘元春表示,从出口数据看,3月和4月中国出口增速超预期反弹,对非美国家出口额大幅度增长,主要原因在于出口结构变化。
“虽然近期对美出口大幅下滑,但大部分均来自劳动密集型产品,对中高端产品影响不大。”刘元春表示,全球对中国中高端产品的依赖程度,中国中高端产品的不可替代性以及转口贸易构成了中国出口的韧性。
从人民币汇率看,刘元春表示,在此次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人民币走势也表现出较强的韧性,而美元指数则一度跌破关键支撑位,背后或许是全球资本流动的变化以及全球资本秩序的重塑。
刘元春解释称,一方面,市场对美国债务的不可持续性的担忧,使得美国基准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上行,成为美元走弱的原因之一。美债是否持续突破4.5%,已经成为一个全球资本市场极为关注的核心指标。另一方面,全球资本流动结构正在发生重要转变,从去年底迄今,美股和美债的国际资本净流入持续下降,投资者开始对美国金融资产的吸引力产生疑问。
刘元春表示,当前美国政府的一系列举措背后是希望重构美国的制造业基础、金融体系、全球经济治理逻辑。关税政策或许只是开始,金融领域的变革或许才是未来更深层次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