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电子行业持续复苏,业绩维持高增长。Wind数据显示,2024年以及今年一季度,电子(申万)行业营收同比增速均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一,净利润增幅也均居于前列。
业内人士认为,在政策红利、需求复苏下,电子企业积极探索自主研发之路,不断实现技术突破,未来行业持续增长的确定性较强,多个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业绩维持高增长
行业景气周期持续上行
随着财报渐次披露,4月以来,电子行业热度持续回升。截至5月21日,电子(申万)指数近28个交易日涨幅达11.36%,显著跑赢同期大盘指数。
Wind数据显示,2024年电子(申万)行业合计实现营收3.46万亿元,同比增长17.53%,增幅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一;净利润合计为1344.07亿元,同比增长20.37%,增幅同样居于前列。今年一季度,电子行业继续维持高增长。其中,营业收入合计达8594.53亿元,同比增长17.82%;净利润合计达366亿元,同比增长30.49%。
分板块来看,多个子行业在2024年营收、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今年一季度,半导体、元件等子行业盈利继续维持高增长。
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电子产业分析师耿琛表示,2024年,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在需求复苏、AI创新与国产化协同驱动下高速发展。半导体板块作为典型的顺周期行业,其需求端与宏观经济周期呈现强相关性,中国集成电路行业以需求为基底、以AI为引擎、以国产化为壁垒,携政策东风,加速向全球技术主导者转型。
耿琛指出,从产业运行态势来看,当前集成电路行业正经历三重驱动共振:
一是需求侧,消费电子国补带来的复苏趋势明确,工业汽车等行业触底反弹,需求显现边际改善,产业链订单能见度持续提升,部分AI产业链公司持续高景气。
二是库存周期方面,产业链各环节库存水位大多已回落至合理甚至偏低水平,为新一轮补库周期奠定基础。
三是供给端,部分龙头企业通过并购整合和高端化战略的推进,叠加下游终端自主可控诉求日趋强烈,行业竞争格局持续优化,带动产品均价(ASP)和毛利率同步上行。
耿琛认为,在“需求回暖+库存出清+供给优化”的多重利好催化下,行业基本面修复动能显著增强,龙头企业业绩弹性有望持续释放。
政策红利叠加技术突破
多个细分板块投资价值凸显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在政策推动下,电子企业积极探索自主研发之路,不断实现技术突破,未来行业持续增长的确定性较强,多个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山西证券研究所电子通信行业首席分析师高宇洋、通信行业首席联席分析师张天均表示,电子通信行业目前正处于国际局势不确定性加深和国内厂商实力崛起的深刻变革时期。
一方面,美国对高端技术限制政策进一步收紧,英伟达等高端算力芯片基本仅能依靠库存或算力租赁等形式获取对应算力;另一方面,中国在行业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国内厂商正从制造业为主向自主研发方向转型,算力芯片、光刻机等技术逐渐突破封锁,国产替代如火如荼。
“以此为基础,优质企业注重提升投资回报,提升市场影响力和对产业链的积极效应。”他们指出,我国作为全球光模块主要供应地,拥有光模块龙头厂商及产能。作为跟随AI行情率先迎来高增长的板块,目前光模块板块的主要龙头厂商基本均迎来合理业绩兑现,“需求稳健+供应链产能稳健+客户绑定程度深”的主要逻辑“护城河”坚固,可为当前其他板块优质企业提供一定借鉴,为股东带来投资回报,提振投资信心与热情,形成良性循环。
“展望未来,电子行业预计将维持良好增长趋势。”国泰海通研究所电子首席分析师舒迪表示,大模型迈向多模态、高推理能力,推动了AI端侧设备、AI应用百花齐放。
舒迪进一步表示,随着国产AI算力芯片、AI端侧芯片持续升级迭代,国产替代进程加速。代工、设备及材料环节将加快突破海外封锁,国产先进制程、半导体设备及材料“local for local”也将持续加速。此外,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商业化落地的核心场景之一,国产芯片厂商将有力支持国产机器人智能升级,驱动国产机器人蓬勃发展。
华创证券耿琛认为,中长期来看,在政策支持与技术创新协同下,国产AI算力生态链将加速成熟。政策红利叠加技术突破,我国AI产业正以“软硬协同”模式突破海外垄断,未来有望引领全球创新周期。“需求复苏与AI创新双轮并驱,集成电路产业投资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