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宝钢股份第四届无取向硅钢应用技术大会在成都举行。来自行业协会以及发电、家电、新能源汽车、工业电机等领域的专家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无取向硅钢及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路径。在本次大会上,宝钢股份携5大系列新产品亮相,其中4款无取向硅钢产品是全球首发。
“本次用户应用技术大会见证了宝钢股份正努力实现成为高端化的推动者、智能化的先行者、绿色化的示范者、高效化的践行者、国际化的开拓者的转变。”中国宝武党委常委,宝钢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邹继新表示,宝钢股份将以硅钢产品为纽带,与广大客户深化合作,借助人工智能推动提质增效,以绿色低碳引领行业转型,通过协同联动构建共赢生态,以硅钢为引擎驱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新未来。
据介绍,作为全球硅钢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宝钢股份此次推出的首发产品展现了不俗的技术创新实力。超高转速高功率密度驱动电机用极薄规格高强度无取向硅钢B10AHV900M、B15AHV950M,IE6超一级能效电动机用无取向硅钢B50AM250,抽水蓄能可变速型电机用高强度、厚涂层无取向硅钢65WY600,均在各自应用场景中具备显著的综合性能优势。特别是极薄规格高强度无取向硅钢B10AHV900M,成为全球首个实现铁损P10/400小于9W/kg的产品,极大提升了电机行业的性能与效率上限。
基于此,当日宝钢股份还与联合电子共同发布携手打造的F-超级电机。该电机采用宝钢极薄规格无取向硅钢B10AHV900M、超薄规格取向硅钢B18R065作为材料,最高转速可达31000rpm,再次刷新电机行业速度纪录。
宝钢股份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时报记者阐述,无取向硅钢的性能关键,体现在提升电机效率。而要提升无取向硅钢制造的电机效率,最重要的手段有两项。其一在于厚度。硅钢片的涡流损耗与无取向硅钢板厚的平方成正比,也就是说,硅钢片的厚度从0.5mm减薄到0.1mm,会导致涡流损耗降低到原先的1/25。其二在于合金元素。硅钢中的硅元素等合金元素含量越高,损耗就越低。
因此,长期以来,“极薄规格”与“超高合金”无法兼得,是无取向硅钢性能提升的瓶颈问题,也是限制着各类电机行业的一块“天花板”。
“在2025年初,宝钢硅钢制造的B10AHV900M牌号无取向硅钢面世,打破了这块‘天花板’,开辟出了无取向硅钢领域与电机行业的上限。B10AHV900M牌号,指的是这类产品的厚度为0.1mm,铁损值最大不超过9W/kg(典型值为8.5W/kg)。”宝钢股份相关负责人解释说。
目前,该类产品已经过联合电子等电机厂家制作成顶级的“超级电机”,并即将在各大新能源汽车厂商的顶级车型中得到应用。事实上,除了新能源汽车行业,宝钢极薄规格无取向硅钢也已成为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背后的关键材料。
例如,要让电机性能得到提升,其原材料无取向硅钢至关重要。长期以来,机器人用无取向硅钢几乎全部都从国外进口,国内同类产品生产流程长、成本高企,尚不具备市场竞争力。
在此背景下,宝钢股份于本次大会上全球首发具身机器人专用无取向硅钢AHR系列产品,为具身机器人的“动力心脏”——灵巧手空心杯电机及无框力矩电机提供了优质材料解决方案,助力具身机器人在运动表现、工作效率和应用范围上实现新突破。
据了解,机器人的每一个关节都需要一个独立的电机操控,这些灵巧手空心杯电机不仅体积小,最小尺寸达到了6mm,最薄壁厚小于1mm,而且对灵敏度也有着极高的要求。
“AHR系列无取向硅钢不仅实现了人形机器人的各类应用要求,并且实现了批量生产,产品竞争力全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全面打破卡脖子难关。”宝钢股份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