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在研发“梯度孔隙纳米复合滤材”,还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技术融入过滤工艺,打造“会呼吸的智能系统”。5月21日,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图书馆,九三学社上海市委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委员宋志黎先生向九三学社上海市第二工业大学委员会赠送新书《表层过滤理论及工艺运用》,并透露了过滤技术的崭新突破。
过滤技术是工业生产的“血管净化器”,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隐形守护者”。表层过滤其实就是以大孔径滤材为载体,通过表层吸附与孔口架桥效应,实现亚微米级颗粒的高效拦截。通过这一技术,能将过滤精度提升至0.1微米,效率突破99%,在工业废水处理、空气净化、食品加工等领域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例如,在国家能源集团的项目中,利用表层过滤技术年回收淡水高达50万吨,减少烟尘排放800吨,为环境保护、改善环境质量都作出了显著贡献。在生物医药领域,我国自行研究生产的表层过滤技术设备成功替代了进口设备,使过滤效率提升40%,单批次生产周期缩短20%,为保障人民健康提供了坚实支撑,在服务社会民生方面发挥了巨大价值。
去年,上海市第二工业大学与上海洪利净化科技有限公司携手共建了“非均相分离超滤精滤技术研究中心”,高校出智、企业出技,共同合力专项研究表层过滤技术,在产学研一体化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通过校企联手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大力推进了高精尖环保领域的发展。
作为中心主任,洪利董事长、九三学社上海市委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委员宋志黎及时推出引领行业技术变革的新书,深入剖析了表层过滤技术的理论体系、材料制备、设备设计以及其在各行业中的广泛应用案例。在当下全球过滤技术迭代更新的窗口期,将这些工业界的最新成果进行理论化提炼和总结,不但能为化学、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教学和学习提供丰富、实用的参考素材,更能通过普及型科技知识的推广,推动传统过滤技术乃至环保领域的全面重大革新,有力提升我国的核心竞争力。
宋志黎透露,令人振奋的是,校企目前正在联手研发“梯度孔隙纳米复合滤材”,其表面纳米涂层可智能调节润湿性,在生物医药领域能实现细胞无损通过,在化工废水处理中可阻断油滴黏附。这种“会思考的材料”,标志着中国过滤技术将从“跟跑”迈向“并跑”,甚至局部“领跑”。
他们还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技术融入过滤工艺,打造“会呼吸的智能系统”。目前,在国家能源集团2X350兆瓦机组项目中,智能过滤系统根据生产工况自动优化参数,使能耗降低30%,滤材寿命延长50%,碳排放显著下降。这一成果,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中国智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