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讯】(驻穗记者姚嘉莉)5月20日至21日,由国务院参事室主办、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承办的2025粤港澳大湾区论坛在广州举办。论坛以“锚定‘一点两地’战略定位,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主题,设置“加速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持续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共建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四个圆桌论坛。
国务院参事、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胡祖才在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6年多来,在产业科技创新、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布局,区域产业协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推动大湾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胡祖才提出“四个融合”的思路,即找准大湾区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有效路径,以四个融合汇聚起大湾区产业创新发展的澎湃动力。一是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大湾区产业竞争力;二是加快推进区域协同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增强大湾区产业发展优势和韧性;三是推进大湾区产业与国际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拓展大湾区产业发展新空间和影响力;四是推进数字、绿色、文化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大湾区产业迈向中高端。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在演讲时指出,大湾区正在成为国家重要创新策源地,以广深港,广珠澳这个科创走廊为主轴,深港河套、粤澳横琴为极点的空间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从2017年至2023年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
根据WIPO创新指数排名,过去4年深圳-香港-广州在全球科技集群排名第二,仅次于日本东京和横滨地区。在重大创新平台和科技基础设施的布局上同样突飞猛进,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新型显示创新中心相继落地,大湾区的量子科学中心,先进智能计算平台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加快推进,大湾区正在形成一个科技集群,并初步构建起一个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链条。其中,深圳企业的研发投入占R&D的比重达到94.9%,全国最高;深圳新兴产业占比也是全国最高,达到41.9%,是最具创新活力的城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