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在2025年卡塔尔经济论坛上,华尔街三大巨头同步释放加码中东业务的重磅信号。
摩根大通宣布,将在未来1至2年内把中东地区员工规模从当前的370人增至约500人,进一步夯实区域业务根基;瑞银集团披露了在阿布扎比开设新办事处的计划,旨在从英国等国涌入中东低税率城市的高净值客群中挖掘财富管理机遇;高盛集团则表示,正与中东主权财富基金合作建立投资伙伴关系,并持续捕捉该地区基建投资、资本市场改革等多元机会。
此前,华尔街金融机构已将中东市场纳入业务版图。摩根大通自2007年在迪拜设立办公室后,已在中东7地有所布局,还曾牵头阿布扎比30亿美元债券发行,并担任迪拜购物中心运营商Emaar Malls 16亿美元IPO的联席协调人;高盛已在中东4地设立办公室,2024年成为首家获沙特批准设立区域总部的华尔街投行;瑞银也不断加大在中东的资源投入,已经在海湾地区开展业务,范围覆盖利雅得、迪拜、巴林和卡塔尔。
此外,摩根士丹利、美驰等机构也积极布局,前者于2024年在阿布扎比新设办公室;后者参与了沙特阿美石油公司IPO等重磅交易。对冲基金领域,Millennium Management、Exodus Point、BlueCrest Capital相继在设立迪拜办公室,加速抢占市场。
资金优势与转型机遇
值得关注的是,中东地区拥有实力雄厚的主权财富基金。Choice数据显示,在全球十大主权财富基金中,中东占据近半数,包括阿布扎比投资局(ADIA)、科威特投资局(KIA)、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F)和卡塔尔投资局(QIA)。另据研究咨询公司全球主权财富基金(SWF Global)估算,2025年中东地区主权财富基金管理规模预计将达到4.9万亿美元,2030年将攀升至7.6万亿美元。
这些主权财富基金提供了稳定且大规模的投资资金来源,投资策略也日趋积极多元。通过这些主权财富基金在当地的资源与影响力,能够助力华尔街金融机构更好地挖掘中东本土优质标的,提升投资成功率与回报率。今年3月,高盛与PIF达成合作,聚焦私募信贷与公募股权投资,依据协议,PIF将成为高盛在沙特及整个海合会地区设立的一系列新基金的锚定投资者。这为高盛拓展全球业务版图增添重要砝码。
从需求端来看,为推动经济结构转型,中东地区持续释放积极信号。
中东国家经济结构长期倚重石油产业,石油收入在海湾各国财政总收入中占比高达50%—80%。但目前全球能源市场动荡不安,石油市场供需结构依旧充满变数。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若不推进改革,部分中东国家的石油财富或在2034年耗尽,这种结构性矛盾正倒逼海湾国家加速转型。
为降低对石油产业的依赖,中东多地近年来大力推进经济转型计划,制定经济多元化发展战略。沙特推出“沙特2030愿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金融科技、旅游等非石油产业;迪拜则致力于打造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已吸引众多国际金融科技企业入驻。这一系列转型计划催生出庞大的金融服务需求,为华尔街提供了众多业务机会。
关税战下另寻出路
美国近期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市场动荡,也促使华尔街寻找新的投资出口。
根据Pitch Book统计数据,美国市场一季度积压了超1.2万家尚未退出的私营企业,其中3800家被机构持有超5年,超半数在关税敏感行业。高风险敞口叠加出口受阻,投资机构面临前所未有的退出困境。
巴克莱银行分析师阿贾伊·拉贾德亚克萨表示,美国市场持续二十年的资金虹吸效应已显疲态,全球资本正在重新寻找价值洼地。
在此背景下,华尔街将目光投向海外。中东地区凭借石油资本、经济转型红利及逐步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等优势,成为颇具潜力的新兴金融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和私募市场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
2025年,海湾合作委员会(GCC)国家证券市场规模突破4万亿美元,较2020年翻倍,占全球新兴市场的15%。沙特Tadawul交易所总市值位列全球前十,阿布扎比证券交易所(ADX)和迪拜金融市场(DFM)成为区域核心交易平台。
同时,研究机构Preqin数据显示,中东私募股权交易数量较10年前增长近两倍,管理资产规模翻倍。CVC、Ardian等国际私募也陆续增派人员进驻海湾地区,与本地企业和家族资本加强联系,显示出该市场蓬勃的发展潜力,吸引华尔街金融机构前来分一杯羹。
然而,热潮之下亦有暗礁。涌入中东市场的华尔街金融机构或面临巴以冲突、伊朗问题等地缘风险,政策法规复杂多变,伊斯兰文化商业惯例差异显著,本土及欧亚机构竞争激烈等挑战,需在风险管控、本地化适应及战略布局上展现更强的灵活性与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