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冰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以下简称:支付清算协会)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取消备案名单持续更新。截至5月21日,有228家收单外包服务机构被取消备案资格。其中,包括23家聚合支付类型机构。
近年来,支付清算协会对于收单领域的规范也在持续加码。例如,此前《关于加强收单外包服务管理防范转包、分包业务风险的提示》,要求收单机构持续加强外包机构及其业务管理。
受访者普遍认为,收单外包市场健康发展,有助于提升支付服务水平和效率,防范收单业务风险,保障消费者权益。
备案失效将影响展业
所谓收单外包服务机构(以下简称:外包机构),是指经市场监管机构或国家有关机关批准成立的,接受收单机构委托、承办收单非核心业务并提供相应服务的企业等合法设立的机构。其业务类型包括聚合支付技术服务、特约商户推荐、受理标识张贴、特约商户维护等。
一直以来,外包机构业务开展情况及备案情况受到从业机构的普遍关注。经梳理,截至5月21日,已有超3.2万家外包机构完成备案,其中聚合支付类型机构超700家。
当前支付清算协会取消备案的外包机构名单已达228家,备案状态均显示为失效。另有1家机构备案名称中备注了ST字样,备案状态显示为拟取消状态。
根据《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备案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取消备案的情形分为主动取消和强制取消两种。其中,已备案的外包机构出现因违规经营外包业务受到监管机构行政处罚等10种情形,支付清算协会将取消其备案,并进行通报。并明确对于未完成备案的外包机构,收单机构应在保证商户服务延续性前提下有序终止收单业务合作。
记者注意到,此前微信支付及支付宝均曾发文称,监管要求公司与已经备案的外包机构服务商开展合作。如果没有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备案,收单外包业务开展可能受到影响。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取消备案体现出在监管仍然延续严监管的思路,引导优化行业结构,规范收单机构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
严监管态势将持续
近年来,我国收单市场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张,大部分收单机构通过业务外包模式开展收单业务。为了规范管理收单外包市场,2020年8月份,《办法》发布;2023年5月份,协会发布《关于加强收单外包服务市场规范管理的意见》,对商业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外包机构、清算机构涉及收单外包服务市场规范管理提出多项监管要求,其中要求收单机构存量合作外包机构应100%备案;2023年11月22日,协会发布关于修订《收单外包服务机构登记及风险信息共享办法》的通知等。
2024年9月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2023年度收单外包服务机构评级等级。包括银行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在内的124家收单机构对31081家外包机构进行了评级,参评外包机构数量较上一年度大幅提升,增长139.08%。根据监管制度及协会自律规范要求,对于评级等级为D的外包机构,收单机构应审慎与其开展业务合作,并采取相应风控措施;对于评级等级为E的外包机构,收单机构不得与其开展业务合作,已开展业务合作的,应在保证业务延续性的前提下有序终止合作。
“取消备案资格的外包机构面临的后果是业务收缩与市场出清,可以说,外包机构被取消备案资格后大概率会退出支付市场,当前针对收单外包服务市场的相关监管正在加强,对于相关机构规范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预计未来不合规机构仍会出清,严监管态势将持续。”易观千帆支付行业咨询专家胡精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说。
娄飞鹏认为,未来支付清算协会不断加强收单外包服务市场规范管理,进一步完善行业自律制度体系,丰富自律管理的“工具箱”,外包机构也将更加重视合规经营。支付清算协会进一步加强支付清算行业自律管理,有利于规范收单外包服务市场秩序,提升支付服务水平,防范收单业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