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更是民营经济蓬勃生长的“沃土”。5月21日上午,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来自重庆市发展改革委、重庆市司法局、重庆市商务委、重庆市市场监管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了重庆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工作进展与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
2800余项政务服务上线“渝快办”
会上,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傅倩倩表示,2024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98万亿元,增长6.2%,这一亮眼成绩的取得,与全市营商环境的持续向好密不可分。
“重庆力促政务服务提质增效,为企业办事减负增效穿上‘轻便装’。”傅倩倩介绍,随着“渝快办”平台的迭代升级,目前已经有28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可在平台线上办理。如办理医保关系转移接续,线上申请即可,身份证等材料免交。同时,已有85个服务场景可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跑动”,让企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
良好的法治环境,也让企业吃下“定心丸”。重庆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落地15个“执法监管一件事”和15个“综合查一次”应用场景。降低检查频次超20%,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对企业“少打扰”的同时,重庆还创新柔性执法,处理免罚轻罚案件3.2万余起,涉案金额上亿元。重庆国际商事法庭挂牌成立,完善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夯实对外开放法治根基。
傅倩倩表示,市场环境的开放透明,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在重庆如果新开设一家企业,不用花钱,在一天以内即可全程网上完成办理。充分利用“信用”这块金字招牌,全市超45个行业(领域)建立起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体系,对信用好的企业实施告知承诺制办理、信用融资等信用激励超55万次。在外贸领域,重庆积极支持引导企业精准拓市场、全力促订单,在新加坡、德国、马来西亚成功举办渝贸全球系列重庆出口商品展览会,有效对接专业采购商超过6万名。
创新环境活力满满,为企业发展按下“加速键”。重庆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计划,成效显著,去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18家、科技型企业11296家。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1.82%,企业创新动力十足。同时,完善成果转化体系,2024年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高达974.24亿元,同比增长12.62%。更值得一提的是,科技型企业可凭知识价值申请贷款,已累计发放超405亿元,为企业创新提供有力资金支持。
优化营商环境的进程中,重庆十分注重要素保障,致力于为企业发展卸下“重包袱”。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等项目顺利投产,市内电力供应能力显著提升,去年新增发电装机近370万千瓦、发电量118亿千瓦时。同时,创新举措降低企业进口运费税负约60%,信贷投放也持续加强,去年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2%。
傅倩倩表示,作为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重庆充分尊重企业意愿,征集意见后,《任务清单》130余条任务回应企业所需。在政务、法治、市场、创新、要素保障环境等方面,分别推出“政策直达快享”、规范涉企执法、整治招投标隐性门槛、完善科技资金支持、保障产业项目用地等举措,积极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营商环境改革成果。
重点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
重庆市司法局以立法、执法、服务三方面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立法过程中认真听取民营企业意见建议,充分考虑企业诉求。组织开展了不平等对待企业文件专项清理,废止、修改了224件相关政策文件,保障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切实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搭建法律服务“全球朋友圈”,与9家境外仲裁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推动5家律所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10家,企业可以通过重庆的律所解决境外法律纠纷、了解境外法律风险。
目前,重庆市司法局正在加快推进《重庆市民营经济促进条例》《重庆市涉企行政检查办法》等法规规章的制定,从制度层面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同时,今年将重点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执法乱象,推行柔性执法,深化国际商事仲裁,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重庆去年查办不正当竞争案件107件
2024年1月,重庆市政府出台了《重庆市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办法》,是全国首个以省级政府名义实施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一年以来,重庆市市场监管局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调增修改相关政策措施,从源头上防止了设置不合理或者歧视性的准入、退出条件、限定购买使用特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违法给予特定经营者优惠政策等做法。
2024年以来查办不正当竞争案件107件,办结垄断案件4件,有力维护了公平竞争市场秩序。
下一步,重庆市市场监管局将出台公平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协同工作指南,持续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加大重点领域竞争违法行为监管执法力度,指导企业增强竞争合规意识和能力,以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护航企业发展。
另外,重庆市市场监管局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市场准入便利化和高效化。包括为企业打造“渝快登·易企办”品牌。提升登记注册便利化,通过“一网通”等平台,在渝本地可办不含行政区划企业名称登记440件,上线“渝港通”等,推进“证照联办”“异地同标”,惠及众多经营主体。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电子营业执照在230余个场景应用超530万次。严格落实负面清单制度,2025年版清单进一步放宽准入限制。后续将持续优化,营造一流环境促经营主体发展。
重庆去年跨境电商交易额逼近400亿元
重庆始终将国际化作为营商环境建设的核心方向,不断提升外资服务水平。2024年全市共召开外资企业圆桌会议61场,解决企业诉求225个。建立了由各区县、开发区管委会分管领导任组长的531名“行政服务管家”工作团队,送政策、送工具、送咨询、访企业,联系走访外资企业6778家次,帮助解决各类问题390个。同时,坚决清理内外资差别对待问题,出台支持在渝外资参与绿证交易等外商优惠政策,让外资企业在重庆安心发展。
不断完善外贸服务体系,市场采购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成绩亮眼,2024年跨境电商交易额近400亿元。开放平台能级不断提升,2024年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金额增长37.1%,越来越多企业用人民币做外贸结算。
下一步,重庆市商务委将全面落实国家外资政策,取消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吸引优质外资投入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制造等产业。支持内贸企业触达海外市场,推动汽摩配件、特色农产品等产品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