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5月20日讯 近年来,如何加大力度,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从而形成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的市场生态,成为资本市场近年的热议话题。
5月19日至5月20日,在深交所2025全球投资者大会上,多位境内外机构投资者给出他们对“长钱长投”的看法。
与会嘉宾认为,目前全球投资者正寻找替代市场,以实现“美国+1”的策略,中国市场尤为受到市场关注,在全球资产配置的框架下,ETF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
这一重要性也受交易所关注。深交所基金管理部总监谭永晖提到,储备股债混合等多资产ETF、科创债ETF、REITs ETF,研究储备更多宽基和行业主题ETF期权产品。
ETF发挥前所未有重要作用
AIA集团首席投资总监康礼贤则表示,基于长钱长投的角度,ETF正发挥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为了在整个资产配置周期内及时调整,我们需要流动性、灵活性,所以ETF发挥的作用是前所未有的重要,除了ETF也会用一些衍生品降低组合整体风险。”
他进一步表示,ETF具有市场透明度高、流动性好等优点,便于快速进场和出场,而选择具体ETF标的,主要基于他们的投资目标,各个国际市场敞口等,还会关注具体某只ETF的流动性。
谭永晖表示,将进一步提高对机构投资者的精准服务程度,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制定服务中长期资金入市措施清单,“在这些清单基础上,我们希望进一步打通中长期入市的卡点和堵点,我们提供综合性的解决方案。”
在个人投资者方面,她则提到,进一步着力定投策略,这也是壮大中长期资金的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
从基金市场角度看,谭永晖表示,将进一步丰富大类资产配置工具,储备股债混合等多资产ETF、科创债ETF、REITs ETF,研究储备更多宽基和行业主题ETF期权产品,“我们也通过引入ESG的负面剔除,限制个股权重等方式,持续优化指数,提升其市场代表性、投资吸引力。还研究推出红利增长、红利多因子等产品,推动行业形成分红新生态。”
谭永晖还提到,推动将创业板ETF等试点纳入基金通标的,便利场外投资者实时参与ETF场内交易。希望推动创业板ETF纳入基金通的试点,同时,持续推进国际化,拓宽ETF互通标的及合作市场范围。
寻找“美国+1”策略
回顾过往,南方东英总裁丁晨提到,过去多年,全球市场投资者中,多数将资产投向美国相关市场,主要因为国际市场编制的主流权益类指数,75%成分股来自美国市场,因此,投资机构布局也出现相似的趋势。固收领域中与美国市场相关的指数只数占比也较高。
“但是今年这个情况发生很大的变化。”她提到,出于对贸易规则、辖区风险等因素的担忧,目前全球投资者已经寻找替代市场,以实现“美国+1”的策略。
康礼贤也提到,从战术层面,正重新调整组合,减少在美国市场的配置。
简街资本中国业务主管彭英之则留意到,中国市场ETF资金流入有所增加,随着DeepSeek横空出世,越来越多投资者开始投资科技赛道。
香港市场受关注
哪里成为“美国+1”策略的选择?丁晨表示,除了黄金ETF、加密货币ETF以外,全球投资者的眼光也开始投向中国以及中国香港市场。
她认为,过去,全球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创新力度都有所低估。“因此,我们看到一大波趋势是很多投资者来到香港投资,开始关注香港市场。不仅因为香港恒生科技指数今年表现领先全球市场。也是因为香港市场有丰富的ETF作为投资标的。”
她提到,加密货币ETF、杠杆反向交易产品、黄金衍生品ETF等都受到投资者关注。
未来资产环球投资(香港)首席投资官Joohee An(安珠姬)表示,全球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正在增强。外资机构正逐步提升中国资产配置比例,预期企业盈利的下行风险有限,市场也将迎来价格重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