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20 17:32:30 股吧网页版
“能源届奥林匹克”正式开幕,中国能源巨头亮出“国之重器”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5月20日,第29届世界燃气大会(WGC2025)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正式拉开帷幕。这是世界燃气大会90多年来首次落地中国,全球顶级能源企业将悉数参展,国际发言嘉宾占比高达70%。本届大会对促进中国燃气行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29届世界燃气大会由国际燃气联盟(IGU)主办。IGU成立于1931年,是全球最大、最权威的燃气行业国际组织,致力于“推动燃气成为未来可持续能源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WGC是IGU最重要的旗舰会议,也是全球燃气行业的“奥林匹克大会”。IGC主席李雅兰表示,中国作为全球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第一大天然气进口国,北京作为双奥之城,必将吸引全球能源行业的目光。

  据悉,在20日至23日的四天时间中,大会将举办全体会议、时事辩论、行业洞见、技术创新等80余场论坛,以及金融论坛、数字化论坛、女性论坛、青年论坛等特色活动,预计将吸引来自全球70个国家及地区的3000余名代表参会。大会展览面积达5万平方米(为WGC历史之最),预计吸引300家企业参展,数万名观众观展。

大会现场设置的打卡点“燃空间”采用全新柔性软屏技术,与天然植物混合交错搭建而成,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郑青亭/摄)

  世界燃气大会每三年在国际燃气联盟任期主席国举办一届。WGC2025国家组织委员会主席曹育军用三个关键词总结大会对促进中国燃气行业发展的意义:第一个关键词是“展示”,本次大会为中国燃气行业提供了一个向全球展示发展理念和发展成果、助力全球燃气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珍贵平台;第二个关键词是“理解”,世界燃气大会让中国燃气行业能够与国际同行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思想的碰撞;第三个关键词是“共赢”,从国际合作层面来看,世界燃气大会将有力推动中外燃气行业的合作共赢。

  作为国际燃气联盟中成员单位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燃气行业参与联盟的历史悠久,始终以积极姿态成为这一全球权威行业组织的重要参与者与贡献者。李雅兰建议,在国际化发展进程中,中国燃气行业可从几个维度深度用好国际燃气联盟平台:一是深度参与组织治理,提升全球行业话语权;二是转化前沿研究成果,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利用旗舰会议平台,拓展国际合作网络。

媒体探馆(郑青亭/摄)

  在本届大会上,参展的中外企业共计200余家,展览面积约5万平方米。埃克森美孚、壳牌、道达尔、BP、马石油、卡塔尔能源等全球顶级能源企业悉数参展,国际企业展览面积占比超过50%;中方展商则囊括了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国家管网、中国华电等重要的能源央企及城市燃气行业头部企业。除了综合能源企业外,大会还吸引了国内、外众多高端制造、工程设计、战略咨询等企业参展。

在本届大会上,参展的中外企业共计200余家,展览面积约5万平方米。(郑青亭/摄)

北京燃气巡检机器人。(郑青亭/摄)

  数字基建:能源交易迈入“智能服务”新时代

  在国家管网集团的展台上,一套覆盖全国油气基础设施的开放服务及交易平台成为焦点。据介绍,依托交易平台可实现“需求发布——路径智能匹配”全流程快速响应,全面提高资源调配效率。在客户交互端,智能客服系统支持语音或文字双通道服务,可精准解答客户全生命周期各场景专业问题,同时基于用户历史交互数据提供个性化建议。“一票式”“一站式”服务方式,撬动油气市场主体迅猛增长,助力管网下游用户达到1300家、增长55%,托运商客户增至882家,中小托运商服务量增长近十倍,一次入网量由1570亿立方米增至2400亿立方米。

国家管网集团天然气管输服务展示(郑青亭/摄)

  国家管网集团市场部副总经理杨安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作为中国深化能源体制改革的核心载体,国家管网集团全力推动“X+1+X”油气市场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油气管网基础设施公平开放,建成投用开放服务及交易平台,无歧视提供管输服务,全面上线“一票制”联运结算,推出“管网通”“峰谷通”等创新服务产品。通过优化路径、降低管输费率,每年为社会节约用能成本约120亿元,撬动国内各类资源主体积极增储上产,煤层气实现倍增,非常规气、海气实现大幅度上产,支撑国内天然气产量五年间实现了42%的增幅,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突破4200亿立方米,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进一步提升。

  深海一号:打造大国重器品牌,发掘海底沉睡“宝藏”

  “深海一号”是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自主投资建设的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也是我国迄今为止水深最深、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海上气田,标志着我国已全面掌握打开南海深海能源宝藏的“钥匙”,标志着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实现了从300米水深到1500米水深的历史性跨越。据介绍,其核心装置“深海一号”作业平台采用3项世界首创和13项国内首创技术,被誉为海洋工程领域的集大成之作,是当之无愧的“大国重器”。

  据现场工作人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作为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首座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搭载近200套关键油气处理设备。它有两个标准足球场大小,总高度相当于40层楼高,是全球首座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最大排水能力可以达到11万吨,相当于三艘中型航母,储油能力在2万立方米。它的总投资金额达230多亿元。

“深海一号”作业平台模型(郑青亭/摄)

  “深海一号”能源站所在位置就是“深海一号”大气田。这是我国首个自营勘探开发的1500米深水大气田,探明天然气储量超千亿立方米,于2021年6月在海南陵水海域正式投产。距离“深海一号”能源站约70公里的地方,是2024年9月投产的“深海一号”二期工程。它是我国首个深水高压项目,钻井总井深超过60000米,是“深海一号”能源站的2.2倍。

  国内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吃“碳”又吐“油”

  页岩气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类型,需要把页岩压碎才能让气体出来,被业界公认为世界级难题。我国页岩气资源丰富,但与北美页岩气相比,地质条件更为复杂,勘探开发难度更大。在中国石化的站台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看到了该公司页岩气勘探开发一体化展览模型。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中国石化已经掌握了页岩气勘探的六大核心技术。

展览模型(郑青亭/摄)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目前能够实现化石能源低碳利用、实现工业过程低碳排放的关键技术。2022年,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中国石化“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正式注气运行,每年约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相当于每年植树近900万棵,有力推动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现场工作人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经过处理的液体二氧化碳巨型储罐中出发,搭乘专属“地铁”——我国最长的二氧化碳输送管道,一路向北输送109公里后,抵达“终点站”胜利油田正理庄油田生产区,被注入地下油藏封存的同时,驱动更多石油产出来。

模型展示(郑青亭/摄)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