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20 14:36:20 股吧网页版
面向未来,深圳何以构建“城市文化操作系统”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5月,深圳即将再次迎来一年一度的文化节日——深圳文博会。

  今年的文博会规模更大,超6000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上线下参展;活动更多,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将在现场进行展示与交易。

  展馆之外,深圳还有各类展览、戏剧、演唱会等,据南方财经全媒体不完全统计,今年深圳已经了举办24场大型演唱会。

  45岁的深圳如今早已不只是“制造业之城”和“科技创新之城”,也是全球设计之都、世界文化聚集地。

  在深圳,人们走进华侨城创意园的T街创意市集发现小创意,在南头古城参与快闪实验,在华强北步行街四手联弹一曲《献给爱丽丝》,或是在坪山大剧院欣赏话剧《肖申克的救赎》,在深圳湾凝望空中上千架无人机灯光秀,在大芬油画村定制数字艺术藏品……

  这座城市正以一种极具创新、颠覆的姿态向外展示着自己丰富多元且充满科技感的文化。

  如果说北京的文化是故宫红墙下斑驳的光影,上海的文化是梧桐树下咖啡杯里的绚丽拉花,那么深圳的文化则像是数字时代中分布式的智能操作系统:吸收并再次创新,自我升级不断迭代,不害怕并拥抱每一次技术革命带来的“颠覆”。

  这里没有“祖传”的文化密码,新老深圳人却靠着持续不断的创造力、效率至上的执行力、持久耐心的投入力,造出一套自己的“城市文化操作系统”。

  藏在文化中的共生哲学

  深圳的文化中藏着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共生哲学。

  40年前,深圳还是一个边陲小镇,如今汇聚了2000多万来自五湖四海的追梦者。

  正如学者王京生所言:“移民是深圳最宝贵的财富,移民群体、移民身份,支撑了深圳可以在文化上大有所为。文化流动,而不是文化积淀,造成了整个文化的繁荣。”

  这种流动,不但让深圳在饮食文化上融合“咸、甜、麻、辣”,也给深圳的文化带来了多样的元素。

  深圳文博会上的大芬油画村,原本是客家村落,却因移民画工的涌入,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油画生产基地,每年占出口欧美油画市场的六成以上。

  每年岁末的深圳迎春花市上,都少不了国家非遗舞蹈英歌舞的身影,服装绚丽、步伐整齐的英歌舞者们在锣鼓声中展现着南派武功的神韵;盐田的沙头角鱼灯舞,同样有着上百年的历史,渔民们用竹篾扎成鱼的形状,举鱼灯起舞,拜神祭祖。

  话剧舞台上,来自北方的龙马社、开心麻花、孟京辉戏剧团为深圳带来别样的文化元素;粤语版《驴得水》则从深圳坪山的舞台走向全国,“麒麟文化”“东江纵队”等深圳特色文化元素巧妙融入。

  来自北方与南方、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在此汇流成河,融会贯通,共同滋养着深圳人。文化上极大的包容性同样也扩大着深圳各类“文化”产品在全体市民中的共享范围。

  全国首家24小时书店“中心书城”里,有在深夜读书的建筑工人、清洁阿姨和白领;街头公益钢琴前,外卖小哥的即兴演奏时常引来路人们驻足鼓掌;深圳图书馆定期举办的市民文化大讲堂,给这座城市数不清的平凡打工人带来精神上的慰藉……

  快慢切换的文化节奏感

  多元之外,深圳的文化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节奏感。

  深圳人追求效率到极致,连文化消费都要“多线程操作”:一边排队等奶茶,一边用手机听播客;周末上午听讲座,下午看展览,晚上再赶一场话剧。这让深圳的文化产业生长自带“快进键”。

  2004年首届文博会时,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GDP不到3%,20年间,深圳文化创意产业保持着平均20%的增速。

  2024年,深圳规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数量达到3754家,实现营业收入12875.08亿元,占广东全省的51.5%;其中,以多媒体游戏动漫、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等为代表的文化新业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5863.99亿元,同比增长12.2%。

  2003年,深圳提出“文化立市”,2024年,首届文博会开幕。到20年后的今天,文博会已成长为全球文化贸易枢纽,拉动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8%。从展览到交易,文博会每年的交易数据都刷新着记录,截至2024年,历届文博会累计成交额超3万亿元。

  快,也体现在深圳文化产品的迭代速度上。

  20年前文博会靠千人油画拼出吉尼斯纪录,如今已进化到“百模大战”——AI生成60秒视频、元宇宙逛博物馆、VR对话古代诗人。

  大芬村的画工们玩起“科技与狠活”:在AI智造绘画机器的帮助下,画师们15分钟就能“绘”出一幅有着与手工绘画肌理无异的油画,油画3D数字化解决方案让《蒙娜丽莎》从“奢侈品”变成拼多多爆款。

  深圳本土企业的无人机表演,也频频打破纪录。2024年国庆前夕,大漠大10197架无人机同时升上深圳天空,创造了“单台电脑控制最多无人机同时升空”“最多无人机组成的空中图案”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这种“迭代基因”甚至渗透到日常生活:书城不仅是书店,还是亲子乐园、咖啡厅、展览馆,市民周末能在这里一站式完成“文化KPI”。

  有趣的是,深圳的文化也在不断沉淀“慢艺术”。

  南头古城的街巷里,人们愿意花费几个小时的时间,在废弃的水瓶、衣服、雨伞上画上图案,在旧的羽毛球上钩上毛线,将破旧的椅子缝缝补补,把“废品”变成生活中的艺术品。

  坪山的长守戏剧谷里,导演和演员们精心编排着中文版《肖申克的救赎》、明星版《我爱桃花》《铁齿铜牙纪晓岚》、音乐剧《大时代》等剧目,印有深圳印记的文化作品正在走向全国舞台。

  “人们对深圳的故事是充满好奇的。”罗湖区戏剧家协会主席邸叙然在接受南方财经智库采访时表示,深圳有着丰富的文化创作素材。邸叙然作为导演和编剧的《我要深爱》便是这样一部以深圳为背景的都市情感话剧,这部话剧经过8个月的漫长打磨,讲述深圳人青年人自己的故事。

  在深圳,“慢文化”亦成为人们“快生活”的缓冲剂——公益钢琴前弹一首《致爱丽丝》、公园里读一本书、剧场里看一场戏,更能治愈都市人的精神内耗。

  城市与文化共同“面向未来”

  今天的深圳,正试图用文化重新定义自己,进行一场面向未来的文化试验。

  2024年国庆节,麒麟舞、鱼灯舞等充满岭南文化元素的舞蹈,还有深圳原创舞剧《咏春》,都被无人机搬上天空,万架无人机讲述热血的深圳奋斗故事。

  晨光微现时,深圳人才公园出现众擎人形机器人跑步的身影,借助高精度传感器和控制算法,机器人在“双支撑”和“单支撑”之间快速转换,并对自身姿势做出调整。

  即将开幕的二十一届文博会上,还将发布人型机器人格斗赛比赛细则。深圳的机器人进场打工、做早餐、前空翻的同时,也在忙着参加马拉松、格斗赛。

  孕育于深圳这座年轻科技之城的文化,似乎天然便带有科技感和未来感。

  而深圳也在不断探索着如何用科技等多种形态进一步挖掘深圳的文化意涵。2024年深圳国庆无人机表演的设计导演黄征宇告诉南方财经智库,无人机表演不能脱离地面场景,未来要根据不同的场景去打造更有深圳特色、更适合深圳的无人机表演IP。

  在深圳,就连科技馆都显得格外与众不同。5月1日,被设计为“一艘未来主义的船只”的深圳科学技术馆启幕,近十万块深灰色金属面板拼接出其极具现代感的飞船外观。

  以“数字文明、创新未来”为展示主题,以“通信科技”为展示主线,深圳科学技术馆把人形机器人、智慧物流、灯塔工厂等搬进展览厅。

  深圳的文化同样也是面向未来的。

  在深圳科学技术馆,青少年游览者们“上”能体验探路者祝融号在火星上的工作环境,“下”能通过直播系统与“奋斗者”号、“沧海”号的海底潜航员“对话”,同时也能看到超级大脑、航空发动机、乒乓球机器人等最先进的科技成果,“零距离”接触未来世界。

  深圳“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中,深圳歌剧院、海洋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等在列。蛇口半岛南端,“海之光”歌剧院有着“一岛双湾、一河一山”景观;大鹏海畔,总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的深圳海洋博物馆,沉浸式模拟极地、深海、风暴潮等特殊的海洋极端环境。

  走过20余载的文博会已然成为深圳文化最好的见证者,全球的文化产品在这里聚集,也将从此处启程,走向全球的寻常百姓家。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