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在会上表示,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协同推进“人工智能+”行动,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支持力度,全力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全社会初步形成共推“人工智能+”的良好氛围。
比较突出的表现包括:重点行业规模化应用进程明显加速;“人工智能+”降本增效作用逐步显现;因地制宜探索特色示范应用;人工智能终端新产品新场景竞相涌现。
对于人工智能终端产业,智能手机轻量化部署国产大模型、实现功能拓展,AI眼镜等智能穿戴产品不断涌现。国家发改委方面表示,人工智能终端产业规模有望迎来“排浪式”增长。
人工智能终端是指集成了AI技术的终端设备,包括智能手机、智能手表、AI眼镜、AI PC、AI智能毛绒公仔、AI陪伴机器人、AI摄像头等产品,近年来随着AI技术的进步,各大厂商积极探索端侧AI应用场景,一部分品类的知名度和普及度渐渐提升,智能眼镜成为当前重要的AI硬件落地形式。
根据wellsenn XR,2024年全球AI智能眼镜销量152万台,同比增长533%,2026年销量有望达1000万台。其中,RayBanMeta销量为142万台,相比于2021年9月推出的RayBanStories约30万副的销量,增长超过300%。
据中国银河证券研报,2025年第一季度,AI终端创新呈现高性能计算、轻量化设计、场景多元化三大特点。CES2025成为技术落地的核心舞台,推动AI从云端向端侧渗透,同时加速具身智能、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商业化进程。该机构称,未来,AI与终端硬件的深度融合将重塑消费电子生态,进一步拓展人机协作的边界。
从产业链角度看,手机、PC等传统消费电子终端在AI赋能下,设备硬件面临更高性能需求,中上游各环节有望迎来革新机遇。
比如AI上机带来的算力提升,将对散热、存储、电池等硬件提出更多要求:石墨烯、VC均热板等更高价值量的方案有望加速渗透,终端存储容量和速率需升级、电池续航充电速率等性能升级。同时,在消费者需求驱动下,智能手机光学升级持续,后续将围绕潜望式镜头下沉、玻塑混合镜头创新、大像面传感器应用等光学创新展开。苹果入局折叠屏手机市场也将加速折叠屏手机产业链成熟。
方正证券发布研报称,AI技术正加速推动消费电子与智能驾驶产业链变革,硬件革新与场景扩容成为核心驱动力。AI端侧落地场景逐渐丰富,且产业链与传统消费电子产业链重合度较高,有望带动产业链成长。建议关注三大方向:
1)消费电子产业链中业绩稳定的果链龙头及技术升级环节标的;
2)智能眼镜等AI新型硬件链条建议关注AI/AR智能眼镜产业链核心公司,涉及光学、存储、结构件等环节;
3) AI赋能智驾链条建议关注各细分赛道标的,包括高阶传感器、芯片及连接器供应商,如车载摄像头、激光雷达产业链相关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