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卓泳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显著增加的背景下,哪里才是资金的“避风港”?5月19日,在由深交所主办的2025全球投资者大会上,许多国际投资者给出了答案——中国资产。
当前,中国资产向上重估,已成为不少国内外投资者的共识。一方面,中国凭借在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强势突破,不仅重塑了产业格局,更释放出巨大的投资潜力;另一方面,政策层面的持续发力、制度环境的不断优化,进一步稳固了中国市场的吸引力。现场众多投资机构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普遍表示,未来将持续、积极地加码布局中国,寻找持续稳定且持续增长的机会。
新质生产力发展
孕育巨大投资机遇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金融市场波动加剧的当下,中国市场正凭借其独特优势,成为全球投资者眼中的 “稳定绿洲”。“去年下半年到现在,金融市场以及经济发展呈现出‘东稳西荡’的趋势,很重要的原因是来自于中国自身的产业革命。”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表示。
邢自强分析,从2018年第一次贸易摩擦以来,中国从政策面到企业自身呈现了“凤凰涅槃”般的局面,这体现在新质生产力发展已呈现出清晰脉络。在前沿产业领域,中国积累了显著的先发优势,高端制造业、智能驾驶、新能源等行业不断突破创新。以新能源汽车行业为例,中国不仅在电池技术研发上走在世界前列,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也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形成了完整且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
AI产业的发展同样展现了中国在新质生产力发展取得的成绩。
“不管我们靠前一点还是落后一点,我们都可以非常自信地认为,在新一代的人工智能浪潮里,中国企业在第一阵营。”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表示,DeepSeek的出圈向世界有力证明了中国在AI领域的强大实力。在生成式AI浪潮中,中国是全球除美国外,唯一能够实现全产业链、全生产系统循环,从软件研发、硬件制造到落地应用全面提升生产力的国家。目前,中国在AI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持续增长,众多科技企业积极投入研发,不断推出创新应用,如智能客服、智能医疗诊断等,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外资投资机构同样看到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带来的巨大投资机遇。未来资产环球投资(香港)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安珠姬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跨国企业正在加速推进“中国+1”等供应链多元化战略。在此背景下,中国与印度、东盟等主要承接“+1”产能转移地区的显著差异在于,中国具备将颠覆性创新技术深度融入生产流程的能力。
“虽然低附加值的产业链环节将持续外迁,但凭借高技术、高效率、高质量、高性价比的独特优势,更多高附加值和精密制造产业更可能选择留驻中国。”安珠姬认为,这一趋势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清洁能源、生物技术等新兴领域尤为明显。
“长钱长投”
具备强劲的底层逻辑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政策、资金等多方合力、久久为功,“长钱长投”被视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在政策多次鼓励“长钱长投”之下,境外资金长线配置中国资产的逻辑和支撑主要有哪些?
制度层面,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中国在岸股票业务主管沈黎表示,摩根士丹利作为2003年第一批进入中国的QFII,对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持续投资超过20年。除了QFII/RQFII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之外,互联互通机制的推出,给海外投资者提供了参与中国资本市场更加便利的途径。“我们看到相关制度还在不断优化,为吸引更多的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政策层面,瑞银全球金融市场部中国主管房东明表示,4月上旬,“国家队”的公开发声与入市增持ETF彰显其“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的决心,鼓励了市场信心,投资者情绪显著提升,A股市场企稳回升。此外,近期监管层还宣布了一系列具体的增量政策,以应对前所未有的海外政策扰动,同时稳定经济增长并提振市场情绪。“在我们看来,A股市场已经具备更高的战略重要性,我们也期待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及产业政策的长期稳定。”房东明表示。
险资是“长钱”的典型代表,其流向往往被视为市场可持续发展的风向标。“对我们长期投资者而言,我们最关注的是所投资的企业或者合作伙伴是否具备持续的增长动力、长期的商业模式,我们相信,能够利用结构性增长机会的公司有更好的盈利能力和向股东返还资本的能力。”友邦保险集团首席投资总监康礼贤对记者表示,包括友邦保险在内的国际投资者都在关注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他们正在重新配置资产以寻求增长机会。
数据显示,目前,各类境外投资者持有A股流通市值稳定在3万亿元左右,是A股市场的重要参与力量。这一数据既体现了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持续性成效,也反映出境外资金对中国经济基本面和资本市场长期价值的认可。
政策持续发力
外资加速布局中国
从去年9月底以来,政策层高度重视维护市场信心,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稳定金融市场,在推动消费转型等方面迈出实质性的一步。邢自强认为,这为抓住国际战略转移和中国“凤凰涅槃”来实现做大做强市场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房东明通过与海外投资者频繁沟通发现,鉴于流动性等需求,一些海外投资者希望更好地参与中国市场,而中国监管机构也积极回应投资者关切,提供切实帮助。“目前,海外投资者对中短期中国经济走向,如财政刺激规模、房地产活动情况、居民消费复苏节奏等话题高度关注,人工智能及其相关行业仍是国际投资者关注的热门投资主题。”房东明透露。
近期海外市场波动较大,全球资产配置面临新的格局。5月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一行一局一会”主要负责人从政策、资金、预期等几个方面打出一揽子稳市“组合拳”,极大程度地稳定了投资者和市场的信心。沈黎表示,境外投资者尤其是长期资本表现出了较高的耐心和热情,资金流向整体自2024年四季度以来呈现净流入的态势。伴随中美贸易谈判进展超预期,国际投资者风险偏好有所提振,在摩根士丹利近期召开的会议上,80%以上的投资者表示有可能增加对中国股票的敞口。
“从亚洲基金经理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正在寻找在中国的投资机会,只有16%的投资者寻找其他机会。有10%的投资者已全面投资中国。”美银中国区行政总裁暨大中华地区固定收益、货币及商品市场销售部主管王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许多国际投资者赞扬中国最近的政策一致性和明确性,并看好中国持续的技术进步。“我们见了许多投资人,有些投资人指出,如今在岸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似乎已恢复到202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