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环比增长0.22%,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1%,固定资产投资环比增长0.10%,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平稳较快增长。此外,生产需求向“新”特征更加明显。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4月份经济韧性与结构性突破并存。国家统计局表示,在多重有利因素支撑下,我国经济有望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同日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4月份,面对外部冲击影响加大、内部困难挑战叠加的复杂局面,生产需求平稳增长,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新动能积聚成长,国民经济顶住压力稳定增长。
从生产供给看,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是去年以来月度增速中比较快的速度,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则是今年以来月度增速中次高的水平。
从国内需求看,消费品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销售大幅增长,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和支撑作用比较明显。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8.8%,今年以来持续提速增长。投资方面,“两重”“两新”政策效应持续显现,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接续推动带动下,1~4月份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8.2%,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64.5%。
此前公布的外贸进出口数据则表明,尽管国际环境急剧变化,外部冲击影响加大,我国仍在加大外贸多元化发展,积极开拓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推动外贸保持平稳增长。1~4月份,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4%,比一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万喆对记者表示,4月份,我国经济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尤其是在关税战持续升级的背景下,部分核心经济指标呈现稳中有进的运行态势,展现了经济韧性。同时,已经公布的4月份数据还体现了我国经济在挑战中持续培育新的动能。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其中,航空航天相关设备制造、集成电路制造增加值分别增长21.4%和21.3%。同期,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实现10%的同比增长。此外,4月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能源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8.9%和43.1%,体现了绿色低碳转型不断深入,新能源产业发展较快。
付凌晖表示,4月份,外部冲击影响加大,但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宏观政策协同发力,各方面积极应变、主动作为,国民经济应变克难稳定运行,发展质量持续提升,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信心和底气。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发展中心总经理袁闯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经济运行仍有较大改善空间。考虑到当前美国经济走弱风险仍在提升,叠加政策摇摆性较大,不排除后续外围环境仍存在反复的可能。同时,从国内看,物价数据仍待提振,房地产市场企稳仍需政策持续呵护。
近期,相关部门进一步降准降息,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等。分析认为,随着政策效果继续显现,消费动能不断壮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有望持续增强,支撑投资增长的有利因素也较多。人工智能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等科技前沿领域实现突破,将进一步促进产业升级发展。袁闯认为,在出口端压力暂时缓解背景下,5、6月份经济运行有望持续温和改善,政策端短期将以加快用好用足存量政策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