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20 01:48:30 股吧网页版
从整治到整合“世界镁都”的产业集群进阶之路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孙宪超

  辽宁省是世界最大的菱镁矿石集中产地,辽宁省海城市菱镁资源尤其丰富,享有“世界镁都”之称,发展菱镁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不过,海城市的菱镁产业一度陷入资源无序开发、产能过剩、产业粗放低端的困境,镁矿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没能转化为产业优势。近年来,海城市持续开展菱镁产业专项整治,如今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证券时报记者近日在采访中了解到,海城有关部门正在巩固专项整治成果,在延长产业链条、发展精深加工、布局高端赛道上做文章,要利用世界级资源,打造成全球知名的菱镁产业集群。

  整治初见成效

  5月14日15时42分,海城市智慧菱镁大数据平台(简称“智慧平台”)的大屏幕上清晰地呈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一辆装载着镁矿石的货车正驶入海城市华宇计量站,该货车一系列信息也同步显示在大屏幕上:车牌、所属企业、货物类型、等级、总量(吨)、车量(吨)、净量(吨)、订单总量(吨)……

  “智慧平台围绕源头管控、合同管理、计量管理等六个方面进行建设,已与全市23家矿山开采企业、41处计量站实现联网,目的是对海城市菱镁产业进行有效监管。”智慧平台负责人李丰介绍,智慧平台从开采、运输、加工、产品销售各环节进行全链条管理,强化“采、选、加”一体化,是海城市开展菱镁行业专项整治的重要抓手。

  据记者了解,海城市菱镁资源量25.32亿吨,储量3.93亿吨、占辽宁省七成以上、全国六成以上、全球的1/5,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镁都”。

  海城市菱镁矿储量丰富、品位高、埋藏浅、易开采,使得企业能够轻易进入开采领域,导致矿山无序开采。加之监管缺位、“内卷式”竞争严重,叠加下游行业整体下行,市场需求减少等因素,令海城市菱镁产业陷入低谷。

  面对严峻形势,海城市依照辽宁省有关文件,从2023年开始下决心对菱镁行业进行专项综合整治,成立专项整治工作专班,从严控矿业权新立、严控开采规模着手,突出“采矿、选矿、加工”一体化发展,遏制无序开采、淘汰落后产能,布局精深加工高端赛道。

  “经过两年来专项整治,菱镁产业在源头管控方面实现了‘一矿一出口一计量站’,各类矿石价格目前普遍上涨,菱镁价值得到了真实体现。截至目前,菱镁规上企业大幅增加到146家,整体行业的产值稳步增长,专项整治的预期目标初步实现,菱镁产业已经全面走上规范有序的发展轨道。”海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君表示。

  海城市对菱镁产业进行综合整治后,全球最大的耐火材料生产企业之一的奥地利奥镁集团主动与海城市寻求合作,双方初步达成共建海城菱镁国际公共服务平台意向。

  “这个平台将采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安全防护体系,构建一个面向全球的开放式、国际化的互联网交易服务平台,从而带动镁建材、镁化工、镁合金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海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周恩龙介绍。

  辽宁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姜瑞春建议,海城市要对镁矿资源及各种镁制品进行全链条梳理,摸清镁原料、镁制品底数和国内外市场价格及需求规模,科学研判镁产业发展潜力,保障国家战略安全所需氧化镁的具体产品类型,以及与国外相关产品的差距,提前做好相应布局。

  推动绿色发展

  此前,在辽宁省出台的相关文件中,将轻烧反射窑炉列入淘汰类,2025年底前全部淘汰退出,合规产能可参与置换。

  轻烧反射窑炉主要特点是结构简单、操作灵活、投资成本少,但是其热利用率低,能耗高,不符合节能要求。且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稳定性差,难以满足现代工业需求。这种窑炉在生产过程中还易排放粉尘、硫氧化物等污染物,环保不达标。

  “2023年以来,海城市已退出轻烧反射窑炉186座,退出产能达194万吨。今年海城市正在按照既定的时间表、路线图,分批次推进此项工作,年底前将淘汰全部轻烧反射窑炉。”周恩龙介绍。

  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海城市相关政府部门充分发挥规划导向作用和科技支撑作用,支持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目前该市已有菱镁行业省级绿色工厂1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

  海城利尔麦格西塔材料有限公司(简称“海城利尔”)是北京利尔(002392)的下属企业,专业从事高温工业用镁质耐火材料的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工程设计和工程承包,是国家级绿色工厂。

  5月15日上午,在海城利尔不烧砖智能车间内,自动化设备正在对原料进行破碎和粉碎,之后通过无人化运输设备进入到全自动液压机,再经过定型、烘干等若干工序,最终由无人驾驶车辆将合格的镁碳砖运至待发货区。

  “这条生产线是全国乃至全球单体产能最大、智能化水平最高的镁质耐火制品生产线,集成了WMS(仓储管理系统)立体仓库、智能破碎、自动配料、混料及布料等系统,实现了产品绿色化、机械装备智能化、生产工艺标准化、企业管理信息化。”海城利尔总经理助理范世明介绍,与传统耐材制品,尤其是不烧制品的生产工艺相比,该车间的生产效率提高了40%至50%,能耗降低45%。通过新的窑炉设备和新的烘干工艺,仅烘干环节每年降耗就相当于1730吨标准煤。

  作为当地菱镁行业龙头企业,东和新材认为,整个菱镁行业将加速向绿色、高端、集中化方向演进,资源向业内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倾斜,实现“矿山—冶炼—深加工一体化”垂直整合,行业内公司将通过技术突破、资源整合及市场差异化竞争。

  扩展产业纵深

  海城市已确定将“做优镁耐火、做大镁建材、做强镁化工、布局镁合金”作为发展方向,重点在相关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全力打造镁制品新兴产业。

  海城大德广公司主营产品有玻镁板、镁制墙板、玻镁地板、碳纤维基柔性多功能防火装饰板等,目前已形成菱镁制品的规模型全产业链发展。

  步入大德广公司的生产车间,两套对称摆放的装配式一体房屋十分引人关注。“这两套房屋的镁制墙板、地板都是由我们公司研发生产,均通过ISO三体系认证及中国绿色建材产品认证,产品具有绿色环保无甲醛、无辐射、防火阻燃的特性。”大德广公司总经理付洪伟介绍。

  镁建材是菱镁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重要产业,主要是利用低品位菱镁矿生产高端制品,具有低能耗、低资源消耗等特点。

  目前,大德广公司生产的镁建材已远销日本、韩国、欧洲、澳洲、北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国内市场方面,免拆建筑模板等诸多镁制建材已被广泛应用于高铁动车、室内装修装饰、工业厂房钢结构防火维护等领域。为进一步提升镁建材的性能与环保价值,大德广公司正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与中国科学院、东北大学等机构联合攻关,并承担了辽宁省重大项目建设。

  姜瑞春表示,镁化工、镁合金的用途广泛且产品附加值较高,海城市在吸引外来投资时,应大力发展新兴合金熔炼、新能源电池及稀土等行业用高附加值的镁质耐火材料产品,高纯氧化镁、纳米级氧化镁等镁质化工材料产品,硅钢级以及电工级氧化镁。这有利于补齐产业产品短板,拉长产业链条,拓展氧化镁材料应用市场。

  构筑产业集群

  菱镁是辽宁省特色优势资源,是辽宁省唯一能撬动世界杠杆的特种资源,对稳住工业“基本盘”、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保障原材料工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据海城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菱镁产业要坚持严控矿权矿量、严控产能产量协同发力,升级完善智慧菱镁大数据平台二期工程,完成轻烧反射窑炉退出任务,拉长做宽镁耐火产业链,做强做精镁建材、镁化工、镁合金产业链,全力打造菱镁产业绿色转型示范区。

  “海城市菱镁产业专项整治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但是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姜瑞春表示,接下来海城市应择机整合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覆盖开采、加工、转化、制造、能源环保配套等产业全链条,升级技术工艺与装备,创新变革性方法工艺与装备,创制高端镁质新产品。

  他建议,海城市还应进一步加强产学研联盟,企业依产品指标和实际问题提出研发方向和技术需求,高校、科研院所精准发力,联合攻关技术难题;共建研发中心、中试基地,加速成果从实验室到产业化转化。

  在氧化镁涉及到的镁耐火、镁建材、镁化工、镁电工、功能镁制品等产业领域,海城市应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龙头品牌,以龙头企业发挥构建品牌、稳住市场的作用,发挥规模化企业的带头作用,带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同时,应大力推进镁矿资源整合,鼓励通过兼并、重组、联合等方式提高采矿企业集中度,打造大型菱镁企业,引导下游生产企业向矿区集聚,打造先进海城菱镁产业集群。

  “海城市已经制定了菱镁绿色升级示范区专项规划,明确了‘一区四园,一脉多廊’的空间布局。”周恩龙告诉记者,“一区”是牌楼菱镁产业综合集聚区,“四园”为八里高端镁耐火产业园、英落镁合金及其深加工产业园、马风绿色镁质新材料产业园、析木镁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园。

  最终的目标,是形成分工明确、功能复合的菱镁产业绿色升级示范区新格局,实现菱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