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席评论员胡蓉
国民经济顶住压力稳定增长,延续向新向好发展态势!5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4月份中国经济运行数据,向外界传达了这一振奋人心的信号。
在外部冲击影响加大的形势下,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首次提出“四稳”,即“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并释放出“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的强烈信号。因此,4月份经济数据格外牵动人心。
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38391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出口22645亿元,增长9.3%;进口15745亿元,增长0.8%。其中,机电产品出口增长9.5%,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60.1%。可以看出,中国外贸的增长势头没有因外部冲击而改变,同时再度证明了中国制造业的韧性与强大,证明全球供应链需要中国制造发挥稳定作用。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延续了高质量增长势头。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环比增长0.22%。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0%;4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0%。分行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生产指数同比增幅居前。科技赋能的持续发力和新质生产力供给的提升,将增强中国经济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
扩大内需已成为中国长期发展战略。今年以来,中国出台多项政策以超常规力度提振国内消费,力图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把消费打造成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压舱石。
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174亿元,同比增长5.1%;环比增长0.24%。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33007亿元,增长5.1%;餐饮收入4167亿元,增长5.2%。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具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8.8%、33.5%、26.9%、19.9%。可以看出,消费呈现稳定增长态势,促消费政策正在取得成效。
当然,数据也显示, 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0.1%,环比上涨0.1%;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7%,环比下降0.4%。这表明消费活力与经济活力仍需进一步激发,以进一步稳固国民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基础。
4月已过,5月来临。随着中美发布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5月14日起,双方承诺取消或暂停的关税或非关税措施正式生效,中美外贸订单随之回暖。“五一”假期,中国旅游业表现抢眼,国内出游人次达到3.14亿,同比增长6.4%;国内旅游总收入达到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此外,在精准施策“稳外贸”的同时,各地也在帮助企业积极拓展国内市场。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只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中国经济航船必将驶向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