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吴晓璐
国防军工是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基石,而航空航天在国防军工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中国航空航天产业加速发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24年末,中国已连续多年稳居全球第二大航空航天市场。根据前瞻产业网数据披露,初步估算2024年中国航空航天核心产业市场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覆盖大飞机、商业航天等多个领域。
“在突破技术封锁方面,中国航空航天的自主创新尤为突出,众多关键技术领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突破,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申万宏源研究国防军工首席分析师韩强表示,如2016年,首款国产大功率涡轴发动机涡轴-10亮相珠海航展,填补了国内在该功率等级涡轴发动机型谱的空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成为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这一成果不仅打破了国外在卫星导航领域的技术封锁,更使得我国在军事、民用等诸多领域拥有了自主可控的时空信息服务能力,为国家的安全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此外,随着技术封锁的逐步突破,中国航空航天企业积极推进国产替代进程,在多个关键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韩强表示,在航空材料方面,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国产化取得了重大进展。在航天装备制造领域,以运载火箭为例,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不断进行技术升级和改进,运载能力逐步提升,发射可靠性不断提高。如今,我国不仅能够依靠国产运载火箭完成各类卫星发射任务,还积极开展商业航天发射服务,将中国的航天技术推向国际市场。在卫星制造方面,我国企业也实现了从零部件到整星的国产化生产,自主研制的通信卫星、遥感卫星、气象卫星等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有效降低了对国外卫星产品的依赖。
展望未来,韩强表示,中国航空航天行业前景广阔,充满无限可能。随着全球对航空运输需求的持续增长以及人类对宇宙探索的不断深入,航空航天市场将迎来更加蓬勃的发展机遇。在航空领域,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国产大飞机项目,C919的成功商用标志着我国在民用航空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未来,随着C919市场份额的逐步扩大以及后续型号的研发改进,中国民航客机有望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通用航空产业也将迎来快速发展期,低空经济的兴起将带动无人机、直升机等通航航空产品的广泛应用,为航空产业的发展开辟新的增长点。在航天领域,随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深空探测工程等重大项目的持续推进,对航天技术的需求将不断提升。此外,商业航天作为新兴产业,正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到商业航天领域,在卫星互联网、太空旅游、空间资源开发等方面积极探索,为航天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预计未来,航空航天将成为我国高端制造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我国航空强国、航天强国加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