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在穆迪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后,美债的市场表现一度延续跳水之势。
当地时间5月16日,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宣布,鉴于美国政府债务规模及其利息支付比例的持续增长,决定将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一级至“Aa1”,并将评级展望从“负面”调整为“稳定”。此前,惠誉、标准普尔已经下调了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这意味着美国在三大主要国际信用机构中的主权信用评级均失去了AAA的最高等级。
周一市场迅速作出连锁反应——投资者对美债信心下滑,导致其估值定价预期走低,推动到期收益率相应大幅攀升。截至19日下午发稿时,美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5%后持续拉升,触及5.013%;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7.61个基点至4.521%。
记者注意到,自4月4日的低点3.858%,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一路飙升来到如今的4.5%上方。其价格下跌不休,叠加信用评级下调的“暴击”,正使得现阶段美债成交情况上出现了“价格下跌-抛售压力-避险情绪”的负反馈循环,这也导致海内外投资者担忧情绪进一步发酵。
德邦证券宏观团队负责人张浩告诉记者,美国的财政可持续性问题势必将在长期影响美债的定价和投资价值,相比“近忧”,美债的“远虑”更值得重视。从长期看,预算框架显示美国的宽财政倾向难以收缩,这将对美债的期限溢价形成直接支撑,而特朗普政府所推动的激进且缺乏连贯性的经济政策,正逐步侵蚀投资者对美债及美元作为全球“无风险资产之锚”的信任,一旦这种信任被打破,美债将不得不以更高的风险溢价吸引投资者,而这也会反过来加剧财政可持续性的担忧。
“随着穆迪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美国在三大主要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均失去了3A的最高评级,10年期美债收益率步入易上难下局面,但这也可能为长端美债提供一个较好的配置时点。”他表示。
美债“滚雪球”效应难休
在16日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声明中,穆迪就表达了对美国政府当前的财政状况和未来预算计划的担忧。
穆迪在声明中指出,预计到2035年,美国联邦政府的债务负担将达到GDP的134%,而联邦赤字则可能攀升至GDP的9%。此外,穆迪还警告称,随着美国经济对关税措施作出调整,未来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受到影响并出现放缓。
穆迪认为当前的财政支出计划不足以显著减少未来的强制性支出和赤字。这意味着,在没有税收和支出调整的情况下,美国政府的预算灵活性将继续受限。穆迪预测,包括利息在内的强制性支出(如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等)将占到美国政府总支出的更大份额,预计将从2024年的73%上升至2035年的78%。这意味着更多的预算资源将被用于偿还债务而非其他公共投资或服务。
截至目前,美国联邦政府的债务总额已经超过36万亿美元,且在2025年6月有高达6.5万亿美元的国债到期。此外,2025财年上半年(截至今年3月)的财政赤字已超过1.3万亿美元,这是该时间段内的历史第二高水平。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美债规模持续扩张、利息支出不断攀升,现已对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构成实质性压力。尽管美国政府正采取多项措施竭力避免债务违约风险出现,但其“滚雪球”效应下,美方偿债压力不可不谓“压力山大”。
富兰克林邓普顿投资解决方案副首席投资官马克斯·戈克曼表示:“在无节制的无资金财政扩张只会加速的情况下,美债评级下调并不令人意外。随着包括主权基金和机构投资者在内的大型投资者开始逐步将国债置换为其他避险资产,债务偿还成本将继续攀升。不幸的是,这可能导致美国收益率陷入危险的‘熊陡’螺旋,进一步给美元带来下行压力,并降低美股吸引力。”
5月17日,中金证券固收团队发文指出,特朗普多数政策的核心以及初心,都是围绕化解财政债务压力,降低利息负担,避免美国国债出现债务违约而来的。在特朗普上台以来这3-4个月的时间,可以看到美国版的化债,主要采取了几个方面的手段和思路:一是增收减支,例如通过增加关税和销售移民金卡增加收入、成立政府效率部来缩减财政开支,但遇到了较大阻力,关税遭多国反对,4月关税收入尚不足以降低赤字,削减开支也遇到了阻力,收效不大。二是稳住投资者对美债的基本需求,尽量避免包括海外投资者在内的抛压加大而导致的美债利率上行。三是特朗普希望美联储能更快的降息,直接降低国债利息水平,来缓解债务利息压力。上述三个逻辑和手段,特朗普政府应该都在实施或者考虑。不过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并不像特朗普想象中那么容易推进。
美债市场多空力量现分歧
尽管“美债风波”近期曾一再引发市场关注,但一部分海外投资者对本次的主体信用评级下调事件怀有不同见解。
华尔街老将、Bianco Research总裁Jim Bianco表示,这次的信用评等下调对美债市场的实质冲击可能“无关紧要”,不太可能重演2011年标普降评后的市场恐慌与剧烈波动。
他指出,2011年标普首次将美国信评从AAA降至AA+时,市场恐慌的主因是当时大量金融合约规定,只能使用AAA等级的债券作为抵押品,使许多机构被迫大规模抛售美国国债,引发市场剧烈震荡。但自2011年信评风暴后,相关的衍生品合约与投资规则已进行全面修订。这些合约现在接受政府证券作为合格抵押品,不再依赖信用评级。
此外Bianco表示,此次穆迪降评从技术层面而言,并未真正改变美国的整体信用评价。因为三大评级机构中,标普与惠誉早已给予AA+评等,如今穆迪调降后,仅是评级结果趋于一致,不代表美国信用状况恶化,投资人无须过度解读。
市场也正以真金白银作出最直观的反馈,各方资金主力通过交易调整美债仓位来进行战略性“投票” 。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5月16日美国财政部公布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显示,中国3月所持美债下降189亿美元至7654亿美元。3月,中国减持了276亿美元的长期美债。
事实上,中国在外汇储备投资上显现出加速多元化趋势,一直在增持黄金储备。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25年4月末,我国黄金储备报7377万盎司,环比增加7万盎司,这是自2024年11月以来央行连续第六个月增持黄金储备。
海外方面,英国成为第二大海外持有国,而日本仍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3月份的持有量为1.13万亿美元,较2月份的1.126万亿美元增长约0.4%。这是日本连续第二个月增持美国国债。
总体而言,美债后市走向或许正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
张浩对记者称,展望未来,美联储持续的按兵不动给降息预期带来挫折,低于市场预期的4月CPI暂未显示关税冲击的传导效应,美联储暂时也没有改变观望立场的理由。然而,随着基数效应的消退和关税政策对物价的滞后影响,通胀的下行趋势可能将在5月后被逆转,通胀或将再度抬头。在“增长下行风险增加+通胀上行风险增加+关税不确定性未消”的三重压力下,美联储的决策难度无疑会大幅上升,2年期美债收益率大概率在震荡中纠结,可以在波动中把握交易机会。
投资配置方面,中金证券固收团队表示,“在目前位置上,我们认为避险资产的表现会相对于好于风险资产,今年黄金总体跑赢不少风险资产,我们认为二三季度来看,全球债券的表现也可能会优于股票的表现,目前仍可以配置中债、美债和黄金等避险资产。”
渣打中国财富管理部首席投资策略师王昕杰则告诉记者,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正在4.6%附近整固。它缺乏大幅上涨的动力,反映价格压力有所缓和。投资者持仓数据显示资金流逆转,从德国10年期国债回流至美国10年期国债。
美国消费和生产物价通胀(CPI及PPI)均显示价格压力正在缓和,其中消费通胀处于2021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然而,4月份的数据尚未反映近期关税上调的全部影响。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上次美联储会议后发表的评论排除了任何预先减息的可能性,市场隐含的年底联邦基金利率预期已经上升。
“有鉴于此,我们认为投资者可趁机增持发达市场政府债,因为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高于我们的12个月目标区间4.0-4.25%。我们预计美联储从2025年下半年开始减息,未来12个月将减息75个基点,预计经济活动将温和放缓。”王昕杰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