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第15个“中国旅游日”如约而至。今年,“锦绣山河,美好旅程”的主题不仅描绘着山河如画的壮阔图景,更映射出中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气象——各地正在通过深挖特色资源激活市场潜能、补贴“真金白银”释放消费活力、优化消费环境提升旅游体验,不断激发文旅消费新动能。
深挖特色资源:创新产品激活市场潜能
近日,在杭州湘湖直升机基地,一场“Cityfly”之旅正颠覆人们对观光游的认知。杭州市民张先生首次体验市内低空飞行时惊叹:“在空中看,钱塘江像一条丝带穿过繁华都市,西湖与宝石山也尽收眼底。”
当前,杭州正以“打造全国低空经济领军城市”为总体定位打造低空场景应用。作为今年旅游日杭州活动的主推项目,萧山湘湖直升机基地、富阳永安山滑翔伞基地、建德航空小镇等低空体验点串联起“飞阅杭州”新场景,航线覆盖景区游览、短途通勤以及个人定制。
而在千里之外的四川,一场“安逸游四川”的文旅交响曲正在上演。5月18日,成都、德阳、眉山等地联合推出的“百里百景”线路,将大熊猫基地、三星堆遗址与雪山温泉等串联。
“随着大众旅游需求升级,我们正在重新定义‘在路上’。”成都文旅金牌推介大使雍僖说,“当蜿蜒的道路邂逅非遗,当交通动脉串联起生态秘境,这条风景廊道本身就是一场沉浸式的天府美学巡礼。”
在贵州,“非遗+旅拍”的模式正让古寨焕发新生。“漫步村寨,文化历史与生活烟火交织,就想穿上瑶族服装用镜头定格。”在黔南瑶山古寨,贵阳游客冷丹忍不住赞叹。
以创新为笔,各地勾勒出更多“诗与远方”的新画卷。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副研究员孙佳山认为,文旅的繁荣创造了更多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折射出国内消费的巨大潜力,为未来市场潜力进一步释放提供了想象空间。
“真金白银”惠民:“多轮驱动”激活消费引擎
“我预约好了,上午逛石浦渔港古城、下午游影视城,赶上门票免费,一口气省下200多元钱。”一周前,杭州游客钱先生就为自己制订了宁波象山的旅行计划。
作为2025年“中国旅游日”主会场,宁波以83家A级景区免费开放、1290万元消费券投放为支点,撬动惠民政策与文旅场景深度融合。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应建勇介绍,浙江今夏还将在全省范围内推出覆盖“食住行游购娱学”的千项优惠,形成政策“组合拳”。
当“海丝古港”点燃消费热情,四川正打造“政府+平台”的“双重福利”。旅游日当天,除了剑门关、海螺沟等数十家景区免票开放,携程“全球游四川”与美团“千城万店”特惠形成互补,高德打车券、滴滴景区礼包打通出行“最后一公里”,构建“门票+交通+住宿”的全链条消费生态。
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献春介绍,“中国旅游日”主题月期间,协会联动全国景区推出“欢乐消费季”,通过“门票+体验”组合折扣、住宿联动优惠、消费券直减等举措,预计触达4000万人次,让利超8000万元。
优化旅游环境:让“头回客”成为“回头客”
原始森林、滔滔江水、雪山、茶园……西藏林芝墨脱县曾因地形险峻、交通闭塞被称为“高原孤岛”。如今,这片秘境正从“高原孤岛”变身“服务高地”。
“没想到在如此偏远的高山峡谷还能用上景区无线网。”江西游客廖涛对墨脱之行赞不绝口。
墨脱县委书记符永波说,在客流量大的果果塘景区,当地打造的游客服务驿站不仅提供补水、充电、免费网络等服务,还提供景点讲解、路线规划、酒店预订等,努力让更多“头回客”成为“回头客”。
旅行不仅是看风景,更是人与“他乡”的温情互动。当下,越来越多旅游目的地通过精细化服务,让游客感受“宾至如归”的温暖。在贵州荔波,当地用歌舞洗去游客白天奔波的疲惫。荔波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蒙隽介绍,今年荔波打造免费夜间演出“火塘民族歌会”,用水族民歌的悠扬、苗族敬酒歌的热烈、瑶族猴鼓舞的奔放为游客烹制“非遗宵夜”,将旅途疲惫转化为文化共鸣。
而在东海之滨宁波,82家博物馆在5月19日打破周一闭馆的惯例,集体“不打烊”。遍布全城的71个省级旅游驿站,像散落街巷的“文化便利店”,用休憩补给、信息咨询、文化展示等服务,带给游客更好的旅游体验。
业内专家认为,提升旅游目的地口碑,传播是“加分项”,服务才是“基础分”。只有顺应消费新趋势,以全面提升旅游品质为目标,持续补短板、强特色,才能更好地实现“近悦远来”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