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一家保险中介机构即将登陆资本市场。
5月19日,《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手回集团已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华泰国际、中金公司为其联席保荐人。
事实上,这已经是手回集团第三次冲击港交所,前两次递表均因6个月期满而失效。成立至今,手回集团累计进行了5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极地信天、红杉雨澄、经天纬地特殊目的公司、歌斐特殊目的公司、西藏聚智、天津聚新及StarReach Tech Limited等。
手回集团在招股书中表示,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加强并优化销售和营销网络以及改善服务,提升研发能力并改进技术基础设施,选定兼并、收购和战略,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作为一家人身险中介服务提供商,手回集团旗下拥有小雨伞保险经纪、咔嚓保和牛保100三大平台,致力于通过人身险交易及服务平台,在线为投保人及被保险人提供保险服务解决方案。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按2023年的长期人身险的总保费计算,手回集团是中国第二大线上保险中介服务机构,占据7.3%的市场份额;按2023年的长期人身险的首年保费计算,手回集团同样是中国第二大线上保险中介服务机构。
具体而言,手回集团于小雨伞保险经纪进行在线直接分销,于咔嚓保通过保险代理人进行分销,于牛保100在业务合作伙伴的协助下进行分销。
记者了解到,手回集团分销的产品类型包括定制产品和保险公司已有产品。从2017年开始,手回集团分销由其参与拟定责任条款及条件并进行定价且拥有品牌IP的定制型长期人身险产品,定制产品的首年保费分别占该公司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分销的全部保险产品首年保费的52.5%、59%及40.5%。
从业绩表现来看,2022年至2024年,手回集团分别实现收入8.06亿元、16.34亿元、13.87亿元,对应净利润分别为1.31亿元、-3.56亿元、-1.36亿元。
对于净利润的波动,手回集团在招股书中表示,一是由于该公司估值变动,2022年向投资者发行的金融工具账面值变动收益0.62亿元、2023年亏损0.58亿元及2024年亏损3.45亿元;二是该公司在往绩记录期间的收入波动。
近段时间以来,保险科技中介在资本市场动作不断。美国当地时间4月30日,互联网保险经纪平台元保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5月13日,保险科技服务平台i云保宣布完成C轮融资,引入加拿大永明金融集团作为战略股东。
更早之前,2024年8月,众淼创科成为国内保险中介行业登陆港交所第一股;有家有保、致保科技、益盛鑫科技也于去年先后登陆纳斯达克。
谈及保险科技中介争相上市的原因,北京排排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向记者分析称,一方面,资本退出的需求是关键因素之一,许多保险科技中介背后有资本的支持,这些资本正在寻求合理的退出渠道,海外上市将成为它们实现投资回报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海外市场尤其是美股和港股,对于科技型企业的接受度更高,估值也相对更合理,吸引了这些保险中介机构。此外,上市可以为保险中介机构提供必要的资金,用于技术研发和业务扩展。
那么,这股上市热潮能否得以延续?杨帆认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科技与保险业务的结合被视为创新和提升效率的重要途径。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保险中介机构的“科技故事”更容易获得市场和投资者的青睐。“预计未来会有更多保险中介机构选择上市,市场环境和保险科技的发展趋势都支持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