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知名电商接连被曝出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包括农兽药残留超标、防腐剂违规使用等,涉及禽蛋、水果、水产、糕点等多个品类。
其山东潍坊门店销售的“保洁无抗鸡蛋”被检出地美硝唑和甲氧苄啶超标;南京门店销售的猕猴桃被检出膨大剂超标;杭州门店销售的多宝鱼被检出甲硝唑超标;合肥门店销售的香梨被检出乙螨唑残留超标;合肥门店销售的千层蛋糕违规添加防腐剂,复检仍不合格……接二连三的质量问题,冲击着消费者对其的信任。社交平台上,用户投诉购买记录“消失”、退款被拒等问题也持续发酵。
一直以来,该生鲜电商作为头部企业,以“高品质”的品牌形象吸引消费者。然而,此次食品安全风波却让消费者大感失望。尤其令大家愤怒的是,此次兽药残留超标的鸡蛋,恰恰打着“保洁无抗”的旗号,有消费者冲着其宣传的“安全、健康”专为孕妇或孩子购买。这也暴露出其供应链管理、品控精度乃至售后服务的漏洞与不足。
“舌尖上的安全”,总是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这次事件,不仅是该电商自身的危机,也应成为整个生鲜行业反思与改进的契机。不少网友都有同样的隐忧:如果头部企业都“漏洞百出”,那么中小微企业乃至小摊小贩的问题,会不会更加严重?
加强监管已是老生常谈。这是一项系统性过程,针对“黑心”企业,目前已有罚款、吊销许可证、公开曝光、入刑等“组合拳”。市场监管部门还推出“你点我检”服务,向社会征集消费者关注的食品品种和检验项目,有针对性地制定食品安全抽检计划等。然而,食品安全治理是一场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持久战。事后监管以外,在生产源头,质量安全应当成为不可逾越的红线。
为了平息鸡蛋风波,生产商小町蛋业表示,创始人和养殖技术团队将连续7天开展24小时“透明农场”直播,消费者可实时看到养殖、分拣等全过程,也支持消费者实地考察监督。
“透明农场”直播确实是短期内挽回品牌公信力、“自证清白”的有效途径,但它同样有局限性,也存在利用技术手段选择性美化生产流程的可能性。
真正的“透明农场”,真实性、全面性、持续性缺一不可。如果企业仅将“透明化”视为危机应对工具,可能会被质疑“作秀”,继而陷入“失信—信任—再失信”的恶性循环。而如果普通消费者需要一次次“云监工”才能信任生产企业,某种程度上也是食品生产行业失信的悲哀。
信任如瓷器,摔碎只需一瞬。透明,只是重建信任的起点。食品安全关乎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相关企业必须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