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也去了。”“我也是其中一员。”眼下,东山枇杷大量上市,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正涌向这座位于太湖中的半岛。
东山位于苏州西南端,是我国枇杷种植传统四大产区之一,东山枇杷以肉质细腻、甜度高著称,其中东山白沙枇杷最为著名。上周末,东山白沙枇杷的优选品种——“白玉”枇杷已经开始大量上市,将持续至5月底。
受气候影响,今年东山枇杷产量同比下降,单户最大种植户年产量较往年减少约30%,不过,收购价同比上涨20%。“价格提升部分对冲了产量损失,但品质管控仍是关键。”东山果品协会会长宋甫林表示,协会通过统一农技培训、推广绿色种植技术,推动优等果率从去年的65%提升至78%。
减产让东山枇杷供不应求。镇上部分枇杷农户介绍,今年做老客户订单就已足够忙碌,已经无暇顾及开拓新销路。为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顺丰速运今年将在东山镇增加揽收人员、揽收点,并在产区打造枇杷专属集散分拣中心,全国超 200 个城市可实现“次日达”。在线下,为了方便游客购买东山枇杷,东山镇在6个山区村临时开辟了6个枇杷疏导点。
不仅是枇杷主产区,东山还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农业产业强镇。被誉为“太湖第一古村”的陆巷古村,是明代正德年间宰相王鏊的故里,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也是游客们“打卡”的首选之地。
近年来,东山镇通过品质提升、品牌建设与农旅融合,推动枇杷产业向高效化、多元化发展。今年5月,东山镇推出旅游季系列活动,通过文化赋能与体验创新,激活旅游市场。“五一”假期重点活动期间,台阁文化展示等传统民俗体验吸引大量游客。
“尽管今年枇杷产量受气候影响有所减少,但活动拉动效应明显。”东山镇旅游开发公司总经理王艺群介绍,5月1日至4日,东山民宿入住率高达92%,部分精品民宿提前一周售罄,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以往的1.5天延长至2—3天,带动餐饮、农产品消费增长超30%。
作为传统旅游目的地,近两年,当地文旅部门创新思路,推出“传统民俗+亲子互动+夜间经济”组合拳。现在,当地的亲子家庭客群占比已从去年的22%提升至35%,成为新增长点。
随着沪苏湖高铁开通,东山正加速融入长三角1小时经济圈。目前,东山游客中上海市民占比近50%,本地及环太湖地区(无锡、南通、嘉兴、湖州等)游客约占50%。“接下来我们将重点拓展长三角高端商超,试点‘社区团购+冷链直配’模式,同时争取跨境电商政策支持,让东山枇杷真正成为‘国际果’。”宋甫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