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双降”后,中美贸易争端缓和,国内4月M2增速回升,政府债券发行加快,社融增速抬升,海内外宏观压力有所缓解,市场风险偏好迎来修复。过去一周,债券市场长短端行情分化,2年期国债出现一定调整,而10年期国债表现坚挺。进一步拉长时间周期来看,自1月初收益率见底后,2年期国债整体呈现偏弱走势,当前收益率较1月低点已上行超40BP。
在“双降”落地背景下,资金面反而超预期收敛,原因在于市场面临多重回笼压力,以及投资者对买断式逆回购到期续作的担忧。具体来看,一是国债集中发行,政府债净缴款规模较大;二是MLF常规到期回笼1250亿元;三是央行连续缩量续作逆回购,两日累计净回笼3226亿元;四是5月市场还面临9000亿元3M买断式逆回购到期,买断式回购的落地时点可能有所提前,由此或形成短期的资金缺口。
5月12日,商务部发布《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标志着自4月初以来的中美贸易摩擦出现缓和,带动市场风险偏好上升,助长长债市场止盈情绪,30年期国债收益率单日上行6.25BP,至1.905%。不过,本次联合声明并不代表贸易摩擦完全消失,后续存在反复的可能,且资金面、基本面等长期国债定价因子或仍呈现积极信号,加剧长期国债市场多空博弈程度。
根据联合声明,美国对中国出口商品仅加征10%对等关税,24%部分予以暂停90天。考虑下一阶段中美经贸磋商仍存在较大变数,抢出口或成为90天窗口期内确定性较强的宏观主题。2025年一季度美国GDP环比折年率为-0.3%,其中在“抢进口”影响下商品和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长构成4.83个百分点的负向拖累,同期我国净出口对GDP增长构成2.13个百分点的正向拉动。未来90天内我国或再度出现抢出口热潮,从而对二季度经济构成有力支撑。但在此之后,当出口面临外部环境变化压力,内需表现将成为决定后续经济增长的核心变量。
4月“出口表观不弱,内需相对不足”的基本面特征延续。国内4月进出口数据同比超市场预期,“抢出口”与“抢转口”双管齐下,出口量的提升或并非来自实际外需回暖,5月出口数据对关税的反映可能更为全面。内需不足仍是4月PPI的拖累因素之一,工业品价格延续负增长的趋势。4月融资需求增量主要来自政府部门,居民和企业部门信贷需求相对较弱,价格水平偏低导致的实际利率偏高,抑制信贷需求。
站在更长周期视角来看,我国自2019年年末正式启动降息以来,当前仍处在降息周期当中,无论是公开市场操作等政策利率还是存贷款等市场利率,下行仍然是大方向。考虑当前外部环境的诸多不确定性,利率下行的趋势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顺势而为或具有更高性价比。
结构上,国债收益率曲线陡峭化的趋势也未发生明显改变,但内在逻辑可能发生一定变化。在短期情绪驱动下,长债自“双降”落地后的止盈调整压力或延续,大概率走出向下补缺口行情。考虑到投资者对短期事件冲击的消化程度相对较快,短期调整或驱动配置资金逐步入场。(作者单位:中辉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