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讯】(首席记者刘琼)5月17日,震海会年中思想论坛在前海拉开帷幕。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致开幕辞,中国金融40人论坛学术顾问黄奇帆、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潘毅等发表主旨演讲。论坛上,全球首个跨学科战略性教育项目备忘录签署,并发布了《中美贸易战下的中国企业转型之路》研究报告。
以“破局融生:全球变局和 AI浪潮下的企业与社会决策革命”为主题。论坛以“思想引领企业与社会决策”为特征,旨在探讨新质生产力集群化发展、AI 时代治理挑战、跨学科人才培养三大创新模式。
活动伊始,香港全球化中心创始人邱震海指出,全球变局与科技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社会、企业及个人发展的逻辑,创新型人才培养标准正发生根本性转变,融生将成为破局的关键。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致开幕辞,他表示,唯有突破固有思维、提升认知层级,才能在时代转折中把握主动;未来人才的培养需从侧重智力、学历背景,转向聚焦好奇心、价值导向、坚韧毅力和科学方法论等核心素养,营造鼓励创新的文化生态正是突破瓶颈的关键。
中国金融40人论坛学术顾问黄奇帆以“围绕三大赛道,推动新质生产力集群化发展”为主题发表演讲。黄奇帆指出,新质生产力并非传统生产力的简单升级,而是以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前沿科技为内核,以集群化、生态化、协同化为外在形态的全新范式,需通过构建技术、资本、人才集聚的生态系统,推动中国经济在全球产业变革中跃升。
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潘毅以“未来三年,人工智能对产业端的影响和挑战”为题做主旨演讲。他表示,AI的竞争力不仅在于通用大模型的参数规模,更需通过领域知识融合、可解释性技术、低能耗设计实现垂直场景落地;中国在工程优化与行业赋能中已展现独特优势,未来需以“人类智慧+AI算力”协同模式,推动千行百业智能化升级。
当AI算力向通用智能演进,社会治理、国际规则、企业伦理的重构迫在眉睫。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江雨在演讲中指出,人工智能正推动法律从“滞后应对”转向“前瞻重构”,其核心矛盾在于技术生产力与治理体系、生产关系的不匹配。未来法律变革需以“承认AI有限主体地位、构建人机协同权利体系、强化技术透明与责任追溯”为方向,政府、企业、个人需提前储备跨学科知识,避免陷入治理迷茫。
在圆桌论坛环节,深圳前海管理局首席经贸专家屈宏斌等嘉宾围绕AI时代的企业与社会治理展开讨论。与会嘉宾认为,AI本质是全球性技术革命,将带来社会变革与机遇。中国在AI领域已从跟随者变为全球主要参与者,企业家需以开放思维拥抱技术革命,政府应构建“轻监管、重创新”的营商环境。
《中美贸易战下的中国企业转型之路》报告在现场发布。该报告经过深度调研与逻辑分析,梳理了谈判各阶段、各维度变化对中国企业的现实影响,为企业转型提供战略思路,并针对不同类型企业提出精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