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兼具保障与投资功能的人身保险产品,万能险自面世以来便受到市场广泛关注。近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万能型人身保险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聚焦突出问题,在产品设计、账户管理、资金运用、销售行为等方面提出系统性规范措施,意在推动万能险业务回归保障本源,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万能险是一种灵活缴费、带有投资账户的人身险产品,因具备现金流管理优势,在低利率环境下成为部分险企主推的理财型产品。但保障与投资并存的结构也带来监管挑战。一些公司为争夺市场,夸大收益预期或设定过高保证利率,削弱保障功能;部分账户投资非标资产、嵌套交易严重,加剧资产负债错配,一旦市场波动,易引发兑付风险与连锁反应。
《通知》针对当前市场上出现的问题,明确万能险保险期限不得低于五年,并通过退保费用、持续奖金等手段延长保单存续期,强化保障属性。同时,允许在审慎前提下调整最低保证利率,缓释利差风险。《通知》还要求险企合理设定结算利率,强化利率平滑和特别储备管理;列出销售“负面清单”,严禁虚假宣传和隐性担保,划清万能险与理财产品的界限。
对保险公司而言,必须从思想和机制上实现转变,不仅要遵守监管“红线”,更要主动在产品设计、投资管理和销售实践中寻求规范发展路径。首先,产品端要坚持保障优先原则,摒弃将万能险异化为“类理财”的倾向。保险公司要合理控制保证利率水平,避免激进定价策略影响企业稳健运营。同时,应通过科学设定保单持续奖金、退保费用等方式,提高客户长期持有意愿,从而提升产品稳定性和资金可控性。
其次,账户运作需更加透明和审慎。保险公司应加强账户日常监控,建立动态风险评估机制,确保账户收益率、结算利率与实际投资收益相匹配,杜绝虚假承诺和过度调配。特别是账户注销机制的设定,必须兼顾客户利益与公司风险控制,确保清算过程公开、公平、公正。
再次,资金投向要坚守底线。对于万能险资金,保险公司应严守集中度与非标资产配置的比例限制,防止通过通道业务、嵌套结构进行利益输送或风险掩盖。在市场波动频繁、信用风险事件频发的背景下,保险公司更应聚焦“稳健、审慎”的投资理念,优先配置流动性强、信用风险低的资产。
最后,销售行为必须规范。保险公司要健全销售队伍管理体系,完善分级分类培训考核机制,确保一线销售人员真正理解万能险产品的责任结构和风险属性。对销售过程中的信息披露也应做到全面、及时、透明,特别是关于最低保证利率变动、账户价值计算方式等敏感内容,必须充分告知客户,防止信息不对称引发纠纷。
对于消费者而言,理性认知万能险产品的功能定位至关重要,应避免将其误当作高收益理财产品。在投保前,消费者应关注保障责任、结算利率机制及最低保证利率的浮动情况,警惕只强调收益的误导性宣传,并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与条款,必要时咨询专业人士,保障自身权益。
当市场过度放大万能险投资属性而忽视保障责任,其风险便会逐步积累并影响行业声誉。守住万能险风险底线,归根结底要靠行业自律与监管合力并进。各方要把好执行关口,以规范促发展,在回归本源中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