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19 05:53:40 股吧网页版
给信用租赁划好红线
来源:经济日报

  在“先用后付”“信用租赁”等新消费模式推动下,手机等电子产品租赁服务市场逐渐兴起。这一模式让消费者以较低成本享受产品使用权,同时为租赁企业开拓了增量市场。然而,行业快速扩张下,乱象也随之滋生。

  中消协近日公布的一季度投诉典型案例为行业发展敲响警钟。内置监管软件限制功能、不当催收、租金纠纷等问题,让信用租赁陷入信任危机。一边是新兴需求,一边是监管滞后,如何平衡创新与规范?当务之急是为行业发展划定“规矩红线”,让信用租赁在制度框架内健康生长。

  当前,信用租赁领域缺乏统一的信息披露标准,租赁企业普遍自行拟定合同模板,条款设计侧重保护自身权益,消费者议价空间有限。设备功能限制、费用构成等关键信息模糊不清,隐私保护、催收规范等制度约束缺位,不仅使消费者权益易受侵害,更动摇了信用租赁的市场根基。

  规范市场秩序,需从强化信息披露与合规管理入手。租赁平台须承担主体责任,要求商家清晰公示租金计算方式、违约责任、维修义务等核心条款,保障消费者知情权。监管部门应加快出台行业标准,建立电子租赁产品准入机制,将数据采集范围、催收行为边界等纳入法治化轨道。中办、国办近日印发的《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培育信用服务市场,为规范信用租赁行业提供了政策指引。通过完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将租赁履约记录纳入征信体系,既促使企业规范经营,也引导消费者理性履约。

  信用体系的价值往往是双向赋能。平台应通过信用评分筛选优质用户以降低违约风险,消费者也需通过资质审核、口碑评估选择合规平台。签订合同前,消费者应逐条审阅条款,重点关注提前退租、设备损坏等责任约定;验收设备时,需留存外观、配置等验机凭证,避免纠纷。唯有供需双方共同坚守契约精神,才能实现信用租赁“轻资产模式”背后的“重信用价值”。

  信用租赁消费的兴起并非偶然,是信用体系建设与社会诚信水平提升的产物。构建可信的租赁生态,需以制度刚性划定行为边界,保障这一新型消费模式持续释放活力。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