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苹果开创了智能手机时代,还是智能手机时代选择了苹果,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而我的答案倾向于后者。”易方达基金基金经理郑希的这番话,正是他以中观视角审视科技股投资逻辑的真实写照。
郑希专注于科技领域,拥有长达近20年的科技行业投研经历。他认为,科技企业的成长无不根植于所处的产业周期,其命运与潮涨潮落的产业周期紧密相连,而技术迭代则是推动产业周期演进的根本驱动力。在投资体系上,他强调全球视野与把握产业周期,同时注重通过组合分散和流动性管理来应对科技股投资的高度不确定性。
技术迭代是科技股投资的底层逻辑
在郑希看来,科技股投资的第一性原理,并非传统的经济周期、宏观政策或企业竞争力,而是技术迭代本身。这种认知不仅源于他对科技行业的长期跟踪研究,更形成于他所亲历的中国科技产业从追随走向自主的全过程。正是技术的不断演进和由此带来的产业变革,为科技股投资提供了最根本的驱动力。
2006年大学毕业后,郑希加入易方达基金。他的投研生涯始于当年尚显边缘的TMT行业,后来研究范围进一步覆盖家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并担任轻工业组组长。2012年10月,他正式开启基金经理职业生涯。“刚开始做投资时,我也曾尝试更广泛的涉猎,但在实践中,我逐渐认识到自身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在投资上开始聚焦最擅长的科技领域。”郑希回忆道。
从长期维度来看,郑希认为科技公司的本质仍然是周期股,只是周期长短不同。从电子管的发明,到后来智能手机的崛起,再到如今的AI浪潮,每一轮产业升级背后,实质上都是一次技术创新和升级。这种由科技创新引发的产业周期变化,才是决定股票长期表现的真正力量。
而若要把握这种周期变化,就要将科技创新置于全球产业发展的坐标系中进行观察。“科技股投资离不开全球视野。过去几十年,绝大部分颠覆性的技术创新都诞生于海外,全球性视野有助于判断当下科技发展的趋势与方向。”他说,科技产业具备天然的全球分工特性,中国许多科技公司的成长实际上是对海外技术周期的投射和放大。因此,投资者必须跳出本土视角,从全球产业链的演化和技术迭代路径中寻找投资机会。
当下,全球产业链格局面临挑战,郑希认为,如果新一轮颠覆性技术迭代得到实现,我们现在面对的很多问题或许都会迎刃而解。
在科技浪潮中选择最受益的公司
也是基于这种底层认知,在郑希的投资体系中,很难对任何一家科技公司形成“信仰”。“科技股走势往往难以预测,它们的爆发往往缘于突如其来的产业级突破,而非某个公司本身的必然成功。”他认为,大多数科技企业实际上都是特定技术周期中的阶段性受益者。
因此,郑希在审视科技公司时,并不拘泥于传统定义下的“优秀”。“尽管有些公司运营稳健且盈利能力出色,但如果其业绩表现与所处行业的发展变化关联度不高,这类公司也不是我投资的首选。”对行业变化的敏感性,是郑希构建投资组合的重要考量因素。他理想的投资标的是,当产业由于新的技术迭代处于上升周期时,企业能够站在风口之上,利润增长能与行业上行趋势同步甚至超预期。
郑希以苹果手机为例:“究竟是苹果开创了智能手机时代,还是智能手机产业选择了苹果?在我看来,当智能手机产业周期到来时,苹果公司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当然,苹果公司的成功也并非偶然,郑希回忆:“第一次接触iPhone的那一刻,它带给我的惊艳是前所未有的,苹果的产品以突破性创新引发市场热烈反响,而当时苹果的市值还远未达到如今的高度,这便是绝佳的投资时机。”
“随着苹果产业链急剧扩张,中国也抓住了这一轮产业转移的契机,形成了完整的供应链集群,诞生了一批成百甚至上千亿市值的苹果产业链上市公司,这就是技术迭代带给我们的机会。”郑希进一步表示。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人工智能领域近年来的突破。郑希认为,在OpenAI推出ChatGPT3之前,没有人预料到这会成为一个行业级的转折点,但当它真正展现出划时代的创新能力后,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快确认它的趋势及影响,并及时行动,布局产业链上的关键企业。
“科技股投资充满变数,我们无须在颠覆性技术出现之前就进行过于宏大和长期的预测,这样做的难度也是极高的。我更倾向于紧密跟踪产业周期并敏锐把握其变化,顺应上升趋势,选择其中最具竞争力的龙头企业进行布局。我认为,这是更稳健更有效的投资方式。”郑希总结道。
在不确定中平衡风险
由于科技股投资具有较高不确定性,郑希希望通过个股分散和行业配置来控制风险。“分散既是对风险的抵御,也是对机会的储备。”从郑希所管理产品的定期报告来看,其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度常年保持在50%以内。同时,他淡化仓位管理,转而通过调整行业比例来平衡风险。
此外,郑希还十分重视对组合的流动性管理。“在决定投资某一家公司时,我不仅看重其未来发展前景,而且会考虑何时退出。”为此他构建了一套基于交易、基本面和估值的退出机制,并将流动性视为控制风险的关键因素。“如果一家公司缺乏流动性,即使再具备反映行业发展趋势的能力,也可能导致最终的收益大打折扣。”郑希说。
展望未来,郑希的核心投资逻辑依然围绕技术迭代展开。“AI是当下最具潜力的技术浪潮。”他认为,AI已从概念逐步迈入产业化阶段,正在重塑整个科技生态,AI Agent应用、机器人、互联网等领域的基本面有较强爆发力。与此同时,他也高度关注国产替代与内循环领域,如半导体核心器件、国内AI基础模型及算力服务商、国产可穿戴产业链等。
当前,郑希尤其关注智能驾驶的应用。“随着大模型与原有感知系统融合,智能驾驶已基本具备商用能力,是当前AI应用中最接近商业化落地的场景。其中,芯片和算法两端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郑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