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至18日,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深圳举行。《中国金融政策报告2025》18日在会上发布,报告认为我国及时有效实施宏观金融调控和管理,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提高政策精准性,支持实体经济回升向好和金融市场稳定运行。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丁志杰在会上说,《中国金融政策报告2025》以持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建设中国特色金融体系为主题,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阐释了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之路,全面梳理了2024年金融调控、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金融产品与服务、金融基础设施等金融体系六大核心组成部分的建设情况,并从改革、监管、开放等方面对未来的金融体制改革作了展望。总的来看,我国的金融系统在内外部压力中要加快改革步伐,继续提升体系韧性。
一方面,金融调控体系稳中求进,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丁志杰说,中国人民银行在2024年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准备金等基础货币调控工具,熨平利率短期波动,为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另一方面,金融政策在总量稳定与结构优化上实现突破。丁志杰说,2024年我国M2余额增长7.3%,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长8%。通过设立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2024年年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6%,2024年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达11.9%,精准滴灌重点领域。
资本市场改革深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中国金融政策报告2025》显示,2024年科创板、创业板新增上市公司数量同比提升15%,重点支持半导体、新能源等新质生产力领域融资;55家上市公司平稳退市,并购重组交易达2131单,推动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上市公司分红与回购规模分别达2.4万亿和1476亿元,创历史新高。
关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中国金融政策报告2025》提出五项重点。一是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最重要的是保持金融环境稳定。二是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三是加强监管,推动监管兜底机制与早期纠偏制度的建设,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监管。四是恪守金融本源,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五是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丁志杰在此重点强调了两方面,一方面是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另一方面是加快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提升跨境结算、融资、投资和储备功能,加强与境外市场互联互通,发展离岸人民币产品,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丁志杰进一步说,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有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支持,与中国离岸市场发展相比,境内金融市场的开放更为关键,所以需要扩大金融市场开放的广度与深度,增强中国金融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