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18 22:31:10 股吧网页版
2025五道口金融论坛|王忠民:AI如何实现“零边际成本”普惠
来源:北京商报

  5月17日—18日,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深圳召开。在主题为“普惠金融促进包容共进”的分论坛上,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深圳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院理事长王忠民提到了开源技术对普惠创新的促进作用,王忠民指出,“今天我们处在AI时代,从这个时代的发展逻辑中,可以看到三个场景恰好体现了普惠、共融的特点,即宏观目标和微观目标、产业链中链主目标与链群目标、企业目标和个人家庭资产目标之间的一致性”。

  开源技术是普惠创新的基础设施

  在AI时代背景下,普惠金融、包容性发展以及微观与宏观目标的协同成为可能。王忠民认为,可以通过三个典型场景来理解这种变革逻辑。

  他举例称,第一个场景为,AI时代的开源模式为社会创新提供了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技术基础。以AlphaFold为例,它通过计算人类蛋白质结构并将其开源,使得新药研发、靶向药物开发等领域的门槛大幅降低,这个时候就得到了社会创新的机会成本最低,社会创新主体和产业的其他成本最低。

  “在金融领域里,如果将反欺诈、大数据分析、大模型都用在这方面,就能有效提升金融普惠实体经济的能力”,王忠民说道。

  第二个场景是云服务作为基础设施平台的普及。当大型科技企业构建起强大的云计算能力,并将其免费或低成本地提供给中小企业使用时,整个社会的数字服务能力将显著提升。

  王忠民提到了爆火的DeepSeek,在他看来,DeepSeek问世以后自己并没有云服务,而是用了其他的大型云服务计算能力,从而专注于核心模型开发。在这种模式下,链主企业和链群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服务的边际成本趋近于零,且新加入者无需承担额外费用。这种模式不仅实现了微观主体间的利益平衡,也推动了宏观层面GDP的增长和社会总福利的提升。

  第三个场景是数据资产的价值化和金融化。初创企业开发出模型后,可能被大型机构收购,其数字资产被纳入更广泛的金融和服务体系中,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王忠民进一步指出,“从数据资产来看,所有的金融企业对实体企业服务,在成长发展中采用AI等技术,就可以把‘空生智有’逻辑,普惠到社会每一个享受金融服务的对象,有助于实现金融机构成本最低化,宏观利益最大化”。

  如何实现普惠“零边际成本”

  技术开源推动金融服务从精英化向普惠化转型,契合包容性发展目标,同时通过扩大服务半径,提升金融体系整体效率。

  对金融机构而言,如何实现几乎零边际成本也是一大挑战。对此,王忠民指出,“过去金融机构积累了大量用户数据和金融数据,既然是过去积累的东西,在新的云访问和开发应用当中,边际成本已经为零。从公有云的角度去看,应该对新使用者使用当中的链接和运用实行零收费,这个时候机构的客户和链当中的开发者就会享受边际成本优势”。

  在当前金融领域中,无论是用户、服务对象,还是服务者,数据的私密性与安全性都变得尤为重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王忠民认为,可以重新定义大模型LLM(large language model)这个概念——将第一个“L”理解为Local(本地化)、第二个“L”理解为Live(实时动态),从而构建一个Local Live Model(本地实时模型)。

  王忠民直言,借助区块链逻辑,可以把每一个金融客户和金融服务变成一个私有数据库,这些私有数据库在需要时可以连接到联盟链,进而进入到公有服务当中,通过构建私有云和私有数据库来保护数据安全,可以用AI的方式去完成,既保护私密、保护安全,又可以最大限度地把金融的服务开拓出来。

  面对AI技术日益深入地渗透进金融服务行业,监管体系该如何应对?王忠民强调,应思考如何运用AI技术去重构账户体系,包括新金融账户、财富管理账户等。同时,金融监管部门应当采用“沙盒监管”的思路,给予这些新兴技术和服务一定的试错空间,而不是过早干预或限制其发展。

  “如果发展过程中存在偏差,要及时提示、及时提醒,才能更有效地发现问题、纠正问题,才可以让AI金融道路更加顺畅、更加平顺。”王忠民如是说道。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