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18 22:25:49 股吧网页版
2025五道口金融论坛|黄奇帆:没有产业互联网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无法解决
来源: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讯(记者廖蒙)5月17日—18日,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深圳召开。在以“金融赋能科技创新与发展”为主题的分论坛上,围绕金融科技3.0版,中国金融40人论坛学术顾问、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以产业互联网为例进行了解读。黄奇帆表示,没有产业互联网,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都无法解决。

  黄奇帆首先就金融科技概念和发展历程进行了说明。在黄奇帆看来,科技金融、金融科技是两个不同的词。科技金融是讲金融业如何为科技创新服务,为科技创新企业服务。金融科技主要是讲金融如何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推动金融更好发展。

  过去百余年间,金融科技走过金融电子化、金融互联网阶段后,在当前进入了金融科技3.0版,即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及6G移动互联网的一体化服务。黄奇帆认为,在最近几十年中,金融科技的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化平台的发展层次不断进步。

  “金融互联网应用目前的最高阶段,就是推动产业互联网发展,就是工商产业实体经济活动中,不仅是制造业的上游、中游、下游,零部件、原材料、整机制造的产业链集群,还包括与这个制造业强相关的十大生产性服务业活动。”黄奇帆表示。现在产业链集群竞争已经不是制造业上中下游的产业链集群,而是包括制造业和十大生产性服务业构成的产业链集群,产业互联网就是要构建“1+10”的生产性服务业加制造业本身的产业链集群。

  黄奇帆认为,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如果仅仅覆盖销售环节,把生产出来的产品BtoB、BtoC销售到全中国、全世界,那只是消费互联网。互联网应用的最高层次是产业互联网,是以“1+10”的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形成的产业链集群被互联网全部“包邮”。“一旦实现‘包邮’了,就是金融科技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杀手锏。”黄奇帆指出。

  简单理解,只有实现“1+10”的产业链集群,才能实现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的转换。黄奇帆直言,以产业互联网为背景的金融科技是解决当下各种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基础。没有产业互联网,中小企业各种各样的“难”和“贵”的问题,都无法解决。

  黄奇帆结合数据进行了进一步说明。黄奇帆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最薄弱的环节或者相对薄弱的环节就是生产性服务业发育不够。如果“十五五”到2040年,中国十大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能够上升到GDP总量的30%,2030年到30%,15年以后2040年能到35%或者更高一点,那中国产业体系的附加值就会更高。

  究其原因,黄奇帆表示,生产性服务业是GDP板块增长中增幅最大、规模最大的增长集。把生产性服务业搞上去,形成的产业链集群是产业互联网基础的基础。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与科技革命浪潮席卷的当下,科技创新是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而金融则被认作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全球竞争日益激烈,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如何构建更有效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这一问题,黄奇帆围绕产业互联网的功能进行了说明。黄奇帆指出,产业互联网一旦到位,实际上它会产生5个功能,包括扩大产品销售规模、在产业链集群中叠加产生营业额,以及形成集制造、研发、物流、贸易、服务为一体的复合型产业互联网平台等。

  黄奇帆进一步强调,产业互联网一旦形成,对中国的开放也有好处。例如,在跨境电商领域,早前政策提出建立“跨境电商+产业带+海外仓”,实际上就是电商行业要形成产业互联网,要把“1+10”的产业链集群一网打尽,推动中国海外出口更加扎实有力。

  “发展产业互联网是中国推动科技金融的关键所在,核心的基础设施所在。”黄奇帆总结道。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