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17 19:10:40 股吧网页版
3月中国减持189亿美元美债至7654亿美元!中国变为第三大债主,英国升至第二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据澎湃新闻报道,当地时间5月16日,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3月,美债前三大海外债主中,日本、英国增持美国国债,中国减持。中国由美国第二大债主变为第三大债主,英国变为第二大债主。3月正值本轮美债市场动荡前夕。美国财政部2025年3月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日本3月增持49亿美元美国国债,持仓规模为11308亿美元,依然是美国第一大债主。中国3月减持189亿美元美国国债至7654亿美元,为今年首次减持。减持后,中国对美国国债的持仓规模由第二下降至第三。

  周五(5月16日),美债收益率集体上涨,2年期美债收益率涨3.8个基点报3.991%,3年期美债收益率涨2.9个基点报3.967%,5年期美债收益率涨2.1个基点报4.069%,10年期美债收益率涨1.3个基点报4.443%,30年期美债收益率涨1.2个基点报4.903%。

CFF20LXzkOwODZkMN4zibia1H50Qcnxgmjv0gTXtYoA6g4CGZwpiaAmbjs92dVv5nnIFjCGAzibvbicWkGw2QEQdmjA.jpg

  高盛集团利率策略师们上调2025年年底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预期至4.5%,之前预计为4%。上调两年期美债收益率预期至3.9%,之前预计为3.3%。

  据21世纪经济报道5月15日报道,1985年,美国从净债权国变为债务国,结束了自1914年以来作为净债权国长达70年的历史。短短四十年后,美国联邦债务总额飙升至36.21万亿美元(截至2025年5月13日),世界最大的债务国把其他国家远远“甩在身后”。

  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对全球推出百年未见的高关税后,美国债市陷入动荡。4月美债连续多日暴跌,4月9日,10年期美债收益率升破4.5%关口,最终美债凭借美国关税政策调整才止住跌势。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上一轮基差交易风暴引发的大跌还历历在目,短短一个月后,美债又面临新的冲击。5月14日,美债再度暴跌,10年期美债收益率创下六周新高,击穿了4.5%的关键支撑位。

  近期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持续减弱,高盛等投行甚至预计美联储要等到12月才会降息,推高了美债收益率。与此同时,随着美股等风险资产价格大幅回升,市场情绪的转变也对美债价格不利。

  但更大的问题可能是,近期美国一项涵盖了减税、移民改革以及一系列国内优先事项的全面预算法案让市场再度战战兢兢,投资者对美债供应风暴的担忧再度燃起,预算法案或将在未来十年内给美国带来3.7万亿美元财政赤字。

  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有鑫对记者分析称,本轮美债价格下跌主要受三大因素影响。一是货币政策预期调整。从美联储官员近期表态看,观望策略逐渐占据主导,虽然4月美国通胀超预期放缓,但美联储官员对于未来降息路径的表态并未松口,使得市场对6月降息的预期降温。二是美债供需失衡加剧。美国国债发行保持在较高规模,与此同时,6月美国将迎来美债偿还高峰,美联储缩表进程持续推进,部分海外央行也在减持美债。供需失衡导致美债价格承压,收益率加速上行。三是市场对美国政府偿债能力的担忧加剧。随着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攀升,特朗普政府即将启动减税计划,财政赤字问题将日益严峻。

  10年期美债收益率作为“全球资产定价之锚”,其上行将导致全球风险资产价格承压。王有鑫分析称,从债券市场看,美债收益率上升,债券价格下跌,给持有美债的投资者带来资产减值损失。企业和政府的融资成本上升,也会对经济增长带来更大的压力,恶化金融市场情绪,对公司盈利和股票价格带来冲击。美债收益率上行也会对美元走势形成短期提振,对黄金等大宗商品价格形成抑制。部分新兴市场金融脆弱性或将上升,资本外流和汇率调整压力加大。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芦哲警告美国债务问题是当前全球面临的最大“灰犀牛”之一。当前美国政府公共债务率已达到97.8%,CBO预测其将在2029年创下107.2%的历史新高,到2055年联邦政府赤字率将达到7.3%,其中利息支出5.4%。这或加剧海外投资者对美国债务可持续性的担忧,进一步推高长期限美国国债的风险溢价。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澎湃新闻、21世纪经济报道、公开信息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