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金属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据商务部消息,5月9日,国家出口管制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组织商务部、公安部、国家安全部等多部门在广东省深圳市召开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专项行动现场会,部署各项具体工作。
会议指出,加强战略矿产资源出口管制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国家对镓、锗、锑、钨、中重稀土等战略矿产实施出口管制以来,部分境外实体与境内不法人员相互勾结,不断翻新走私出口手法,试图逃避打击。为避免战略矿产非法外流、遏制走私势头、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同时促进合规贸易、保障产供链稳定,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成为当前迫切且重要的工作任务。
5月12日,国家出口管制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组织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安全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国务院国资委、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邮政局等部门及内蒙古、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战略矿产资源集中省份的地方主管部门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加强战略矿产出口全链条管控工作部署会。
5月14日,商务部再度就战略矿产出口管控问题答记者问时表示,将加强全产链管控。
出口管制引部分产品价格暴涨
5月15日,国信期货首席分析师顾冯达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近期对钨、碲、铋、钼、铟等战略金属实施的全链条出口管控政策,是深化2024年以来对相关战略金属出口管制的新一轮落实举措,是在新形势下坚定捍卫我国国家资源安全战略的重要工作,这不仅是对全球战略金属供应链格局的安全管控,更是对美国对华主动挑起贸易战关税战等相关措施的战略回应。
“战略金属是半导体、新能源、航空航天和国防工业的关键原材料,我国作为全球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实施出口管制有助于防止战略资源外流,降低关键技术被‘卡脖子’的风险,同时倒逼国内产业链升级,推动从低附加值原料出口向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转型。在中美博弈持续的背景下,该政策也可视为对西方限制中国获取芯片制造技术的反制,增加谈判筹码,并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并有利于在全球变局加速演进的竞争中战略资源安全防控与定价权的话语权。”顾冯达说。
近两年,我国针对战略金属的出口管制措施呈现出逐步强化的态势。
2023年7月3日起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2024年8月15日起对锑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同年12月1日《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清单》生效,将大量稀有金属及含稀有金属成分的合金等物项列为两用物项,12月3日起原则上不予许可镓、锗、锑、超硬材料相关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且禁止两用物项对美国军事用户或军事用途出口;2025年2月4日起对钨、碲、铋、钼、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并纳入《清单》,4月4日起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稀有金属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并纳入《清单》。
值得注意的是,自我国4月份对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以来,欧洲镝、铽、钇和钆产品的价格在4月以来飙升。根据国际能源及大宗商品价格评估机构阿格斯数据,99.5%含量氧化镝、氧化铽欧洲到岸价格分别上涨至700—1000美元/公斤、2000—4000美元/千克,近一个月上涨约三倍,而国内市场价格因配额制压制仅上涨15%—20%,内外价差扩大至历史峰值(如锑价差达18万元/吨)。
顾冯达分析认为,这种价格撕裂源于三个核心矛盾:一是海外库存告急(日本电子企业铟库存仅能维持2—3个月生产),触发恐慌性补库;二是中国海关查获多起稀土走私案件(如深圳查获6.8吨伪装成纸板的纯锑,案值5070万元),加剧海外供应焦虑;三是期货市场投机资本介入,伦敦金属交易所钨期货持仓量同比激增120%,对冲基金看多全球经贸博弈与供应链重塑下战略资源价值。
另外,阿格斯数据显示,欧洲钨精矿价格在本月几次上涨后,当地时间5月13日稳定在鹿特丹仓库每干公吨度310—320美元。它们已从1月初的260-270美元/dmtu升至该评估自2017年11月推出以来的最高水平。
阿格斯认为,欧洲钨精矿和仲钨酸铵(APT)价格创下多年新高,原因是自中国扩大出口许可制度到部分钨产品以来,地区库存较低、全球产量减少以及来自中国的供应不足。
中期价格预计仍将维持高运行
“目前在海外市场短期内无法找到有效可靠可持续替代中国的供货渠道下,近期国外企业或可能通过消耗库存、材料优化、回收利用和新兴技术缓解供给压力,短期相关战略金属的价格涨幅可能呈现一个月内20%、30%甚至50%的涨幅,但这样的夸张涨幅往往不会持续超过2个月。”顾冯达说道。
顾冯达指出,短期逼空式上涨后,中期价格预计仍将维持高运行,长期供应的完全替代和补充要么依赖强化研发与技术替代,要么就是部分国家一些行业企业通过平等谈判博弈争取中国相关政策的更多配额或许可,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通过短期投入大量资金就形成有效替代性技术和供应链重塑较为困难。
顾冯达进一步表示,面对全球经贸博弈与供应链政策调控,根据综合评估预计2025—2030年战略金属价格保守预计维持年化20%涨幅,在全球经贸博弈与供应链重塑背景下,预计战略金属将迭创新高并形成“内弱外强”分化与整体重心上移,钨价有望中长期朝向20万元以上高位迈进,国内锑价中枢上移至15万—20万元/吨左右,海外锑价在全产业链贸易管控下可能维持30万元—50万元极端高位震荡。
据记者观察,中钨高新5月7日在接受机构调研时也表示,钨作为国家战略性稀缺资源,上游资源端受到国家开采配额管控、环保监管趋严及在产矿山资源品位自然下降等多种影响,整体的供给增速低于需求增速,长期来看钨价存在支撑。但仍需关注下游硬质合金景气度回升情况。
另外,有机构认为,战略矿产在当前国际政治背景下具备极强的战略属性,加强打击走私出口亦将加强供给刚性,稀土、钨和锑等战略金属价格有望持续上涨,战略金属板块或迎来价值重估。
顾冯达指出,从近年来我国战略小金属的政策调整的战略来看,此次管制政策实现了三重突破:其一,将国家安全边界从传统军事领域延伸至战略性新兴产业供应链,钨(半导体关键材料)与铟(新一代显示技术核心元素)等“工业维生素”的出口管控,实质是对全球高端制造“咽喉要道”的精准把控;其二,通过倒逼机制推动产业升级,我国虽占据全球钨供应80%、铟供应50%以上的绝对优势,但高端硬质合金、半导体靶材等产品仍依赖进口,政策将加速产业价值链条向“微笑曲线”两端攀升;其三,构建资源—技术—市场的战略闭环,针对美国在稀土、镁、锗等品种对中国80%以上的进口依赖度,政策形成了有效的战略对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