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即将步入下半场,全球经济复苏依旧充满不确定性。中国在“稳增长、促改革、防风险”的主线下,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调控措施,从结构性降息到资本市场的改革,从房地产政策的优化到养老金制度试点的推进……一系列动作对市场的积极影响逐步显现,普通投资者最关心的仍是那个朴素的问题:“钱该往哪儿放?”
《中国经营报》触角“零观财经”栏目近期邀请远东资信首席宏观研究员张林与鼎诺投资量化总监林宏伟,从宏观趋势到微观策略,围绕普通投资者最关心的“钱袋子”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在张林看来,宏观理性与微观理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当下个人或企业个体可能倾向于降低杠杆、减少消费,但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做就会导致宏观经济呈现出不理性的状态。实际上我们政策层面做了很多努力,并且一揽子增量政策越来越常见。
张林指出,当前政策思路可概括为“消费稳当下,创新赢未来”:通过稳定股市、楼市(二者是居民主要资产,直接影响财富效应与消费能力)以及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工具稳定短期消费;通过创设科创债分担工具等政策,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布局未来。
林宏伟则特别肯定了监管对公募基金考核标准的调整,在他看来,这将引导基金行业注重长期业绩,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中国经济的三重底色
“生产强、消费弱、政策托底。”张林用三句话勾勒出当前经济的轮廓。
具体来看,我国的生产端规模庞大但结构有待优化。张林指出,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在全球占比超30%,相当于美国、日本、德国、韩国、印度五国之和,生产体系足以保障远离短缺经济。
然而,当前生产存在“以价换量”的问题,不仅低端产品如此,新能源等高端产品也面临类似情况,这导致工业领域整体盈利水平不高,制造业就业人群收入增长缓慢。“我们的生产足够养活14亿人,但要让人们‘过得好’,还需消费和需求的接力。”张林坦言。
消费、投资、出口是构成需求的三大板块。在投资端,当下则面临“接棒难”的问题。我国制造业投资增速虽达9%,但房地产投资与基建投资已进入存量时代,扩张空间有限,且投资往往伴随债务压力,进一步扩大需求的潜力受限。出口方面,尽管中美关税冲突有90天缓冲期,但外部环境长期变化的趋势未改。因此,提振消费、推动消费升级成为中国经济迫切需要调整的方向。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此前公布的数据,到2024年12月,国内存款类金融机构居民存款余额152.25万亿元,同比增长10.42%。其中活期存款41.82万亿元,同比增长6.09%;定期存款110.44万亿元,同比增长12.17%。
居民的超额储蓄与企业的观望情绪,让资金如“堰塞湖”般滞留在金融体系。林宏伟打了个比喻:“就像一群人围坐在火堆旁,谁都不愿先添柴,火自然越烧越小。”
政策层面,中国已连续4年处于逆周期政策调控之下。“宏观政策调控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政策退出,让市场自主运行。但目前,新旧动能转换需要时间,政策还不到退场的时候。”张林指出,从降准到科创债,从稳楼市到促消费,政策正试图在短期托底与长期转型间寻找平衡。
林宏伟则从投资一线视角补充表示,当前经济呈现“冰火两重天”态势——传统经济如房地产对GDP贡献占比大,但增长乏力;人工智能、军事、芯片等新兴行业增长迅速,却尚未能对经济总盘子产生决定性影响。“新旧动能交替的困难时期,唯有新兴行业发展壮大、传统行业平稳转型,经济才能步入持续向上的轨道。”
“现金为王”争议与多元均衡实践
面对存款利率下行与市场波动,“现金为王”的呼声再起。但在两位专家看来,极端保守或激进都是风险。
对于“现金为王” 的理念,林宏伟认为,在资产价格波动、通胀低迷、外部环境不稳定时,持有现金可规避风险、保留抄底资金,但难以准确把握市场转向时机。若长期全仓现金,可能错过黄金、债券等资产的表现机会。张林则强调,中国货币政策克制,人民币币值稳定,短期通胀上行概率低,“现金为王”有一定合理性,但需警惕集体持有现金可能加剧经济与资产价格下行的风险。
林宏伟提出,资产配置应遵循“先保障、后投资”原则:先配置保险(尤其是家庭经济支柱的医疗和大病保险),预留日常用度与未来确定支出的资金,再对闲置资金进行多元配置。他建议,配置组合需覆盖股票、债券、商品、黄金等资产,利用不同资产的风险对冲特性(如股债跷跷板效应、黄金对冲通胀与地缘风险),实现稳健增长。例如,资产配置的“永久策略”(黄金、股票、长期债券、现金各占1/4)可作为参考,国内投资者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如将股票、债券配置为中外资产组合)。
张林从宏观政策角度补充了三类配置方向:一是“穿越周期”的资产,如黄金、利率债(当前日元或优于美元);二是“抚慰周期”的资产,如提供精神慰藉的文化娱乐产品相关企业股票;三是“跨越周期”的资产,如科创债、新兴产业股权投资,提前布局未来可能爆发的科技与产业升级机遇。
展望2025年下半年,张林认为,中国经济韧性较强,虽处于调整期,但相比全球主要经济体仍具潜力,居民和企业需保持耐心,企业家应积极寻找新赛道,普通民众可关注政策动向与专业投资建议。
林宏伟则强调,长期来看,全球生产率持续提升的趋势未改,经济短期困难终将过去。他说道:“工业革命至今200年,经济向上的‘DNA’从未改变。普通人要做的,是握紧现金流、提升技能,等待黎明。”
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中国经济正通过政策组合拳与结构调整稳步前行。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在关注宏观趋势的同时,合理规划资产配置,平衡风险与收益,方能在穿越周期中实现财富的稳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