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高起点谋划“十五五”发展举旗定向。本报约请智库专家撰文,就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高质量高水平谋划好上海“十五五”规划建言献策。
“十五五”规划作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必须“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将“造福人民”贯穿始终,体现三个层面深刻内涵:一是发展成果要由人民共享。需稳步增加群众收入,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等急难愁盼问题,将民生痛点转化为政策精准发力点。二是发展动力要源于人民。需通过民主协商、开门问策等方式,广泛吸纳民意、民智,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生动局面。三是发展路径要靠人民检验。需将居民收入增长、就业质量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等民生指标置于核心位置,确保发展成果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因此,必须突出三个“注重”。
注重以高质量发展夯实民生根基。“十五五”规划必须注重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为民生改善提供坚实支撑。一是注重培育新质生产力。要聚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领域,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既提升竞争力,又创造高质量就业岗位。二是扩大有效需求。将宏观政策重点从“扩大投资”转向“扩大消费”,要通过推动供给侧改革、壮大民营经济等举措释放消费潜力。三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要推动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力,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注重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优化分配格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发展要求,也是“十五五”规划的重中之重。需从以下三方面破题:一是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完善税收调节机制,缩小收入差距。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加快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三是推动公共服务均衡优质。要加大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支持县域医共体建设。
注重以安全发展铸牢民生底线。面对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复杂国际形势以及新科技革命大力推进并广泛突破的机遇,“十五五”规划要注重统筹发展与安全。一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强粮食、能源、产业链以及供应链安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二是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完善防灾减灾体系,提升应对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能力,重点构建“平急两用”基础设施。三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及时化解矛盾纠纷,营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十五五”规划不仅是经济发展的蓝图,更是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宏图。构建多元参与的科学编制与有效实施机制,才能汇聚起最大力量。
推进科学决策与群众路线的高度融合。要注重编制与实施的方法论创新,重点就是推动“单项决策”向“参与式治理”转型。上海静安区的规划实践表明,通过政协协商、基层调研等方式广泛吸纳民意,能更精准定位“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容和内涵,这种“问计于民”的机制使规划从“政府工程”升级为“共同事业”。
增加“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指标。要真正摒弃GDP至上思维,将“民生支出占比”“公共服务质量”等指标纳入考核,有效引导资源向民生领域倾斜,并建立规划实施的动态考核与评估机制。增加动员社会力量情况的指标,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参与民生工程建设,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协同的治理格局。增加强化舆论引导的指标,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尽力”的良好氛围。
强化法治建设以保障民生权利。强化人大立法,通过立法明确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比如《社会救助法》《医疗保障法》等配套法规制定,使“人民至上”从社会宣传真正转化为法定权利。另外加快制定数据安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法律法规,为技术层面更好改善民生服务提供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