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17 04:29:19 股吧网页版
《2025新能源汽车消费趋势洞察》
来源:中国经营网 作者:陈燕南

  “有些偏僻地方的设备要及时维护,不然出去玩很担心充电。”“高速充电桩太少。”“充电高峰期出现排队拥堵状态。” 有不少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在这些问题的背后映射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深刻变革,以及消费者需求从功能满足向体验升级的跨越式迭代。

  近年来,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转型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中国成为全球汽车电动化及智能化转型 “创新策源地”。这些巨变正持续影响并塑造中国汽车消费者喜好,并关乎未来 5—10 年全球汽车行业的技术发展、商业模式乃至竞争格局。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逐步提高,但仍受充电设施、车辆性能、售后服务等因素制约。什么才是消费者最需要的体验?新能源车消费趋势发展的发力点是什么?

  在此背景下,《中国经营报》联合新浪共同发起问卷调查,本次调研共收集有效问卷 1570 份,从消费者基本信息、购车行为、用车体验、售后需求及未来购车意向等多维度,深入剖析 2025 年新能源汽车消费趋势,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消费群体的三维评估体系:安全为基、成本为尺、体验为纲

  2025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历史性转折,渗透率正式突破 50%,进入 “以电为主” 的新阶段。记者发现,消费群体与产品结构的双重升级使得 2025 年新能源汽车消费呈现出多元化、理性化特点。

  在 2025 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消费群体呈现出显著的年轻化与中产化特征。26岁—45 岁中青年群体以 65.1% 的占比成为绝对主力,这一群体成长于互联网时代,对新技术接受度高,同时兼具家庭责任与理性消费思维。他们的购车决策不再局限于单一性能指标,而是形成了 “安全为基、成本为尺、体验为纲” 的三维评估体系。

  目前,消费者购车决策呈现显著理性化特征体现在:安全性(85.67%)、价格(71.59%)和能耗成本(68.85%)位列关注因素前三。此外,售后服务(57.71%)、政策优惠(50.51%)、智能化配置(48.6%)、外观设计(48.15%)也成为了重要关注因素。同时,日常通勤是购车的主要用途。所有受访者中,62.48% 的人选择购车主要是用于日常通勤,这表明购车需求与日常工作生活密切相关。

  目前,使用成本低(72.36%)和政策激励(59.36%)成为选择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原因。另外,科技体验(53.18%)、环保理念(47.01%)、使用便利性(43.31%)、亲友推荐(12.1%)也成为了重要因素。

  同时,政策变动会影响下次购车的消费者占比 74.33%,其中观望政策的占比 55.73%,转向其他能源类型的占比 19.3%,坚决选择原车型的占比 15.03%,无影响的占比 9.94%,这说明政策变动对消费者购车决策也有较大影响。这可能反映出他们希望在政策稳定后再做出购车选择,以降低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71.53% 的受访者认为价格透明度需要改进,这显示出消费者对售后服务价格的关注程度较高,也可能影响到他们的购买决策。

  另外,智能化配置呈现 “高关注、低支付” 特点:65.41% 的消费者关注续航里程,53.18% 期待科技体验,但仅 13.25% 愿意为智能化支付溢价。

  据了解,目前智能辅助驾驶正在进入普惠阶段,但消费者对智能驾驶技术的信任度处于中立态度。有关数据显示,非常信任目前市场上宣传的智能驾驶技术的消费者占比 9.17%,比较信任的占比 26.82%,一般的占比 39.17%,不太信任的占比 19.24%,完全不信任的占比 5.61%。

  调查显示,购车预算 11 万 —20 万元(45.35%)和 10 万元以下(21.78%)的消费者占比较高,这与家庭年收入数据相呼应,反映了消费者的经济实力和购车预算的关系。同时,82.04% 的消费者认为国产新能源有足够的优势,说明国产新能源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具有较高的认可度。

  针对购车类型,下次购车倾向于纯电动的消费者占比 27.45%,插电混动的占比 23.95%,燃油车的占比 13.82%,增程式的占比 7.39%,视技术发展而定的占比 27.39%,纯电动和插电混动是消费者较为倾向的能源类型。

  在新能源二手车方面,考虑新能源二手车但需要电池健康报告的消费者占比 30.7%,不考虑的占比 60.89%,不确定的占比 8.41%,消费者对新能源二手车的接受程度较低,主要担忧电池健康问题。

  痛点待解:从 “有没有” 到 “好不好” 的升级挑战

  “充电桩维护不及时。”“售后流程繁琐。”“电池回收体系不完善,退役电池处理能力不足,存在环保风险。”有消费者对记者表示。

  在新能源汽车快速普及的当下,用户体验痛点正从 “能否用上” 转向 “能否用好”。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充电桩维护不及时、新兴品牌服务体系不完善、电池回收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正成为影响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因素。

  调查显示,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乘坐舒适性(4.05 分)和功能易用性(4.05 分)满意度较高,但维护成本满意度仅 3.83 分,成为用户体验的 “短板”。

  从需求侧看,80.13% 的消费者看重免费保养,78.28% 关注延长质保,显示用户对售后保障的强需求。但当前仅 31.72% 的车主购买过延长质保,反映出车企在服务套餐设计上仍需贴近用户。更值得注意的是,71.53% 的用户呼吁 “价格透明化”,65.8% 认为 “服务响应速度需提升”。

  在售后改进环节上,消费者认为售后最需改进的环节依次是价格透明度(71.53%)、技术专业性(67.45%)、服务响应速度(65.8%)、电池检测 / 回收(67.26%)、原厂配件供应(55.48%)和其他(3.69%)。这说明有不少消费者认为服务响应速度需提升,呼吁价格透明化,电池检测 / 回收与技术专业性都要成为改进重点。

  此外,续航里程也一直是车主关注的重点。调查显示,实际续航超出预期的消费者占比6.18%,基本一致的占比 55.67%,冬季 / 高速缩水 20% 左右的占比 38.15%,说明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仍有待提高。

  在用车问题上,用车过程中遇到充电排队的消费者占比 60.32%,电池衰减的占比 55.41%,跨品牌充电兼容性差的占比 38.34%,车机系统故障的占比 31.4%,这些问题需要引起车企的重视。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的持续渗透离不开充电设施的发展。但在针对新能源汽车充电补能设施调查中,非常满意的消费者仅占比 17.01%,基本满足的占比 49.04%,数量不足的占比 19.49%,分布不均的占比 14.46%,说明充电补能设施仍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还在完善中,在充电时长方面,能接受单次充电时长≤30 分钟的消费者占比 37.26%,30—60 分钟的占比 41.15%,1—2 小时的占比 11.46%,不在意时长的占比 10.13%,消费者对充电时长的接受程度相对较高,但仍希望充电速度更快。

  综上所述,2025 年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呈现出以下趋势: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逐渐提高,国产新能源品牌具有较大市场潜力;安全性、价格和能耗成本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充电补能设施和续航里程仍需进一步完善;智能化配置和智能驾驶技术的市场需求有待进一步挖掘;售后服务是消费者关注的重要环节,需要提高价格透明度和技术专业性;政策变动对消费者购车决策有较大影响;纯电动和插电混动是消费者较为倾向的能源类型;新能源二手车市场有待进一步培育,消费者对电池健康问题较为担忧。

  目前,2025 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正经历从 “政策驱动” 到 “技术驱动” 的转型,消费者需求从 “能用” 向 “好用” 跃迁。车企需在技术迭代、基础设施与服务体系上同步发力,方能在这场能源革命中占据先机。对于消费者而言,智能化体验的成熟与补能网络的完善,将使新能源汽车真正成为绿色、便捷、高效的出行选择。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