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交流的通道、人才供需对接渠道,市经济信息委联合市教委印发《“科技副总”专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从2025年起连续实施5年,每年选派60名专家人才担任企业“科技副总”,助力破解技术难题、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全市“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根据《方案》,“科技副总”将从市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知名企业中择优引聘,要求具备副高级以上职称、5年以上相关经验及发明专利等科研成果,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5周岁。
选派对象将重点服务重庆工业企业,包括重庆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及国有企业等,聚焦企业研发战略升级、技术攻关、平台建设等需求,通过“一对一”精准对接,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方案》明确了“需求征集—推荐匹配—聘用上岗”的选派流程,
需求摸排:组织区县行业主管部门、各园区平台深入企业,征集技术创新难题及人才需求;
资源匹配:市教委、市科技局整合高校院所专家资源,与企业需求双向对接;
协议上岗:企业与科技人才协商一致后签订聘任协议,明确服务周期(原则上2年),每年服务企业不少于60个工作日。
为保障“科技副总”作用发挥,《方案》还推出多项举措。
在职称晋升方面,服务期内的科研成果纳入派出单位职称评聘、晋职考核等重要依据;
在人才保障方面,对作出突出贡献者给予市级人才待遇及资金支持,企业可提供薪酬补助及生活保障,在不违反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允许兼职兼薪;
项目申报倾斜方面,符合条件的在研项目优先纳入市级科技计划,企业申报市工业和信息化领域重点专项资金项目时专家评审加3分;
留任通道方面,经派出单位、接收企业及“科技副总”协商一致,可留任接收企业。
《方案》还强调“双向管理”机制,由市经济信息委会同各区县、派出单位和接收企业共同管理,以接收企业管理为主,定期对选派人员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评估,对不胜任工作的商派出单位终止服务或另派人选,确保实效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