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据中国政府网消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战略定位、目标任务、实施路径到保障机制全面部署,旨在破解城市更新中的难点堵点,为“十五五”期间城市发展转型提供行动纲领。
部署八项重点任务
从城市更新的总体要求来看,《意见》从指导思想、工作方式、主要目标三个维度对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进行了阐述,目标是到2030年,城市更新行动实施要取得重要进展。整体明确了我国城市更新的实施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本次《意见》围绕“留改拆并举”原则,部署八项重点任务。其中包括加强既有建筑改造利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开展完整社区建设;推进老旧街区、老旧厂区、城中村等更新改造;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修复城市生态系统和保护传承城市历史文化。
中指研究院研究总监吴建钦指出,多任务的提出表明下阶段城市更新实施过程中的综合性、系统性特征进一步增强,将持续推进多种空间更新,同时将更加注重兼顾多重更新效益,坚持长期主义。
在保障措施上,本次《意见》创新提出六大支撑体系。具体包括建立健全城市更新实施机制、完善用地政策、建立房屋使用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多元化投融资方式、建立多主体参与的城市更新可持续模式、健全法规标准六个方面。
在用地政策方面,《意见》在土地混合开发利用、用途转换、奖励激励、地下空间更新、不动产登记制度等方面均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现有政策的意见。
在投融资方式方面,《意见》进一步强调了中央及地方财政对下阶段城市更新的重点保障,以及强化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REITs等金融工具支持。
在参与机制及管理方面,《意见》鼓励产权所有人自主更新,创新性提出了要建立健全适应城市更新的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机制。
在健全法规标准方面,《意见》提出了要完善适用于城市更新的技术标准,制定修订分类适用的消防、配套公共设施等标准。这将有利于解决当前城市更新开展过程中存量更新与建设开发项目在相关标准上的矛盾和不适配问题。
高质量发展核心抓手
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突破67%,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老旧小区设施滞后、地下管网老化、内涝频发等问题成为制约城市品质提升的突出短板。
与此同时,城市更新作为扩内需、稳投资、惠民生的关键抓手,2024年带动投资超2.9万亿元,完成老旧小区改造5.6万个,惠及居民超2200万户。
然而,实践中仍面临资金平衡难、政策协同不足、社会资本参与有限等挑战。《意见》的出台,正是从国家层面统筹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城市更新从“试点探索”转向“全面深化”。
吴建钦指出,城市更新是推动我国城市开发建设方式转型,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当前发展形势下,城市更新在稳增长、扩内需、惠民生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显现。而近年来,城市更新在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的难点、堵点,需要顶层设计推动各地创新政策机制。
因此,从政策出台的层次及重要性来看,此次政策是直接以城市更新为关键词出台的顶层设计,通过多维度任务部署和系统性保障措施,为城市更新提供了顶层设计框架,对各地在“十五五”期间推动系列政策创新、制定重点任务、明确发展目标,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据了解,2025年以来,江苏、广州、郑州等地按下更新“加速键”。比如广州计划全年完成城市更新投资1800亿元,城中村改造占比超55%,通过“房票安置”政策破解拆迁难题。
吴建钦表示,随着我国城市更新的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下阶段从各部门到各地有望进一步出台更多细化、可落地的支持性政策,合力推动我国城市更新进入多效益统筹、多模式创新、多机制支持、多要素保障、多主体参与的高质量发展期。在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的引领下,我国城市更新在稳增长、扩内需、惠民生的重要作用将进一步显现,推动我国城市开发建设方式转型与城市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