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光环退去,一些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已受到资本的角逐。
如果说今年3月杭州土拍拍出最贵88029元/m²的楼面地价,超越一线城市广州、深圳属于预料之中;那么成都楼面地价在半个月内连破3万+/m²、4万+/m²,则颠覆了公众过往的认知。
成都房地产市场,为什么会逆风崛起?
自2025年5月起,南方都市报湾财社将走进成渝都市圈,关注、观察成渝楼市的演变,并推出系列报道。
实际上,自2019年起,成都市(22个行政区,下同)的新房住宅成交面积已经连续5年排名全国第一;二手住宅成交套数连续两年超过22万套,一手住宅和二手住宅成交总量已连续三年排名全国第一。
四川中原地产研究院数据显示,仅今年前4月,成都一二手住宅已成交约12万套。
在天量的住房成交和中央政策支持之下,成都楼市风头正劲。
躺赢
金融城三期楼面地价半年升1.4万/m²
成都闯进全国公众的视野,始于今年3月的土拍。短短16天内,成都最贵楼面地价连闯两关,接连突破3万+和4万+大关。
3月11日,成都高新区桂溪街道铜牌村9组、10组地块公开竞拍,19家知名房企竞价130余轮,最终由招商蛇口以溢价率70.43%竞得,折合楼面地价31700元/m²,这是成都楼面地价首次突破3万+元/m²。
在此之前,成都最贵的楼面地价是贝壳旗下贝好家于2024年9月溢价42%所摘的,成都锦江区金融城三期 H12 地块,楼面地价为27300元/m²。
3月27日,成都锦江区金融城三期H10地块竞拍,10余家知名房企竞价213轮,最终由建发以溢价率106%,折合楼面地价41200元/m²竞得地块。这意味着,同一地段,一路之隔的地块,在半年之间,每平方米楼面地价陡升1.39万元/m²。以贝好家所摘地块为39443.68m²计算,相当于该地块“躺着”半年就升值了近5.48亿元。
在国内多数城市土拍频现不成交或延期拍卖,或以底价成交之下,成都土拍却已走出独立行情。
据中指研究院(成都分院)统计,2025年截至4月22日,成都一共成交34宗涉宅地,总成交地价237.2亿元。当中有15宗地均是溢价成交,发生在锦江区、高新区、成华区、郫都区、青羊区、金牛区、温江区等,当中溢价超20%的地块有11宗。
上海易居研究院指出,今年前4月,全国25城住宅用地价创历史新高,当中杭州、上海和成都为前4月土地市场最热的三个城市,其中成都成交面积212万m²,平均溢价率26%。
成都土拍为何逆市雄起?在四川中原地产研究院院长吴江看来,成都今年楼面地价接连突破3万+、4万+,本质是城市价值重估,核心区土地稀缺性加剧所致。另一方面,近一年来产品内卷,高端项目快速去化,开盘即清比比皆是,2024年成都总价千万+豪宅项目成交近两千套,验证成都高端产品市场承载力极强,开发商对于核心土地亦信心十足。
分化
新房价稳微升,部分二手房价或回到2017年
在成都地价一再创新高之际,当地一手新房价格稳中微升。
据四川中原地产研究院数据,今年4月,成都一手住宅供应123.32万m²,供应环比上涨39%;认购108.82万m²,环比下滑16%、同比上涨5%,备案均价19493元/m²,下降2%。当中核心城区备案均价26954元/m²,维持稳定;城市新区备案均价15090元/m²,价格维稳;县区新城的均价为8262元/m²,出现上涨5%。
4月份核心城区有7个项目集中开盘,整体供货728套,认购695套,去化率高达95%,环比微涨2个百分点。当中小高层认购率占比达70%,出现量跌价升现象;别墅及高层住宅的成交则是量价齐跌。
中指院(成都分院)指出,截至今年4月末,成都新建商品住宅可售面积1714万m²,出清周期(按12个月计算)13.3个月,较3月基本持平,当中青羊、锦江、金牛、武侯、成华、天府新区去化周期在12个月之内。
成都一手住宅供不应求,二手住宅挂牌量在5月初已达到26万套,但售价则暂未见上涨。在小红书,可以看到不少卖家降价10%至15%卖房案例分享。一名成都网友表示,在2023年,她家房子在买家出价245万元时没卖,在今年降价了30万元,以215万元抛售了。
监测贝壳找房的楼盘成交案例可见,即便是当前土拍大热的成都金融城,其二手住宅亦未现涨价。以保利锦湖林语南区建面103m²的四房为例,今年4月2日成交一套中层精装单位成交总价为345万元,去年5月21日的成交总价为350万元,2020年9月7日的简装房成交总价为346万元。
成都金融城豪宅标杆中海九号公馆,成交单价较2022年和2023年的成交单价约回调了1万元。以4室2厅建面189-190m²的精装单位成交为例,2023年12月29日至今年4月14日成交总价分别是960万元、940万元、898万元、910万元、950万元、912万元;2022年3月25日至2023年6月19日的三宗成交总价分别是1050万元、1138万元、1038万元。可见距离2023年的峰值期成交总价仍回调约100万元。
在金牛板块,蓝光花满庭一期近一个月发生带看912次,17套房成交。以建面77.52m²两房而言,今年4月的成交总价是103.8万元,去年7月低楼层单位的成交总价是96.6万元,2018年11月低楼层的成交总价109.8万元(贝壳平台未显示2018年3月及以前的成交记录)。由此推测,成都亦有部分板块或楼盘的二手房价或回到了2017年以前。
火爆
前四月成都卖房12万套,新房成交连续五年全国第一
在今年3月出现土拍连破记录之前,成都楼市的惊人成交量已渐渐为全国公众所知。
四川中原地产研究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成都市已成交一二手住宅约12万套,当中一手住宅约3.6万套,二手住宅达8.4万套,月均2.1万套的成交。
数据指出,2024年,成都新房供应面积1291万m²,成交面积同比降了超两成,为1392万m²,但连续第五年摘得全国销量第一名;成交均价19282元/m²,同比2023年微降1.6%,价格在全国排名第14。从销售均价(备案)看,锦江区2024年销售均价全市第一(高新区、青羊区以29335元/m²、27779元/m²排名第二第三),为全市唯一一个均价破3万的区域,达到32780元/m²,同比2023年的31051元/m²涨价5.6%。锦江区2024年套均总价512.7万元,同比2023年的539万元下降4.9%;套均面积160.8m²,同比2023年缩减约13m²。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成都豪宅门槛再提高,单价4万+的新房成交占比翻倍,备案量达到1133套,主要集中在高新区、锦江区和天府新区。总价超1000万元的新房达1061套,多集中在麓湖、金融城西和天府新中心西区,八成为大平层单位。
二手房方面,成都全年成交231376套,同比微增1万+套;成交面积全国第一,达到2223万m²,为全国唯一一个成交体量超2200万m²的城市;二手成交均价14447元/m²,在全国排名第19。其主力成交产品为建面100m²以下,总价200万元以内,当中总价100万元以下的产品达到86171套,总价100万至150万元的51248套。
过去三年间(2022年至2024年),成都二手住宅的套均总价及单价持续下滑,从2022年的套均总价163.2万元,降至2024年的137.91万元;单价均价从2022年的16809元/m²,降至2024年的14447元/m²。
或由于二手住宅的海量成交,成都的商品房规模从2022年起稳占全国第一名,在这一年,成都新房成交14.3万套,二手房成交15.14万套,达29万+套。此后到2023年,新房成交14.6万套,二手房成交22万套;2024年,新房成交量11.1万套,二手房成交量23.1万套,连续两年高达36.74万套、34.2万套的成交量,让成都楼市闯入全国视野。
成都楼市逆风雄起
楼市新政不息,城市营销到位?
在全国房地产深度大调整之下,成都楼市为何会逆风翻盘,乃至雄起?
作为“天府之国”,成都悠闲的生活方式闻名全国,穿梭城市或郊里,在街头或巷尾,喝茶、打麻将、晒太阳、掏耳朵等闲散现象并非鲜见。但在这些休闲生活背后,当地政府对楼市的激励政策则频出不息。
今年4月30日,成都住建局发布关于《成都市商品房买卖合同备案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拟要求:资料齐全符合条件的合同备案、备案变更、备案注销等业务,负责核验工作的部门应当在1个工作日内办结。市住建局负责搭建全市统一的备案系统,运用互联网平台、移动服务端等多种服务方式,实现合同备案网上办理、就近办理、即时办结等,快捷打通房产交易链条。
事实上,在此之前,成都新房的上市速度已经领先全国,从拿地到开盘周期再缩短至3至4个月。以嘉禾星·嘉禾宸府(温江)为例,该盘从拿地到过规,只花了6天时间。
在2024年,全国出台楼市政策超780条,平均2.2条/天。而成都全年发布超15条新政,涉及户籍,公积金,土地利用长效机制,全面放开住房限购、取消公证摇号选房,放宽首套房认定标准、支持提取公积金直付购房款,新购房取消限售、购房落户新政等,成都的楼市政策宽松度已基本触底。
对比其他城市,成都在促进房地产成交上可谓不遗余力。
今年2月8日,成都再出公积金新政,成为2025年农历年里,全国首个发布楼市新政的城市。
今年五一假期,成都楼市和当地旅游行情一样,收割了一波流量。在成都住建局举办的“安家成都·美好购房季”活动上,成都市一二手住宅成交量同比上升,五天成交2000多套房。
在吴江看来,成都楼市成交火爆背后,是成渝双城经济圈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其战略定位推动成都从区域中心城市向国际门户枢纽跃升,国家在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的产业布局使成都 2024 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大幅提升,预计高附加值产业带来年均超50万高素质人口流入,形成强劲置业需求。
此外,成都近三年户籍新增超 67万人,且以高素质年轻人才为主,2024年末常住人口达 2147万,仅低于重庆、上海、北京。而在城市营销方面,通过“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新经济策源地”等差异化定位,与北京、上海形成错位竞争,突出“经济发展与生活品质平衡”的独特魅力。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表示,作为中西部的经济中心,成都这几年城市的发展、城市能级,以及各个重点企业的入驻,产业发展能力等都在提高。而其宏大城市规划和规模,也带动了商品房的建设。加上这几年成都人才导入、人口增量规模非常大,房价仍然相对便宜,从而导致房企踊跃进驻,对楼市形成正向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