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舒晓婷北京报道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心相通,让中拉合作之树更加挺拔繁茂、生机勃勃。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5月15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为进一步便利中外人员往来,中方决定扩大免签国家范围,自2025年6月1日起至2026年5月31日,对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鲁、乌拉圭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
林剑介绍,上述5国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交流访问、过境不超过30天,可免办签证入境。中方将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出台更多措施,不断提升中外人员往来便利化水平。
“我们也欢迎更多外国朋友用好来华免签和签证便利化政策,多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体验多彩绚烂、热情活力的中国。”林剑说。
据新华社报道,5月13日,在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中方表示,愿同拉方携手启动团结工程、发展工程、文明工程、和平工程、民心工程等“五大工程”,共谋发展振兴,共建中拉命运共同体。
民心工程包括:未来3年,中方将向拉共体成员国提供3500个政府奖学金名额、1万个来华培训名额、500个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名额、300个减贫技术人才培训名额、1000个“汉语桥”项目来华团组名额,实施300个“小而美”民生项目,积极推动鲁班工坊等职业教育合作项目,支持拉共体成员国开展中文教育。中方将举办“中拉情缘”中国影视节目展播,力争每年完成10部优秀电视剧或优秀视听节目互译工作。中方将同拉方举办“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旅游对话”。为进一步便利双方人员友好往来,中方决定首批向拉美和加勒比地区5个国家实施免签政策,并适时扩大对地区国家覆盖范围。
上海大学特聘教授江时学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提出“五大工程”,体现中拉秉承平等互利的原则,为未来中拉政治、经贸、人文交流等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
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王友明看来,民心工程是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的一大成果和亮点。“民众获得感是多边合作最重要的风向标,”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免签政策是非常注重实际、广受欢迎的举措,有助于提振中拉贸易、投资合作与人文交流。
“整体来看,包括培训、奖学金、鲁班工程、‘小而美’民生项目等在内的一系列细化举措,表明中方真心实意、真金白银助力拉美经济发展、增强拉美民众获得感。伴随举措的落实,将为拉美带来实实在在的利好,对拉美发展产生极大促进作用。”王友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