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医疗器械企业能够长成千亿产业集群,既源自于国家对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要求,又得益于深圳制造业根基深厚的产业沃土,更离不开企业家们锐意进取的奋斗精神、政府不遗余力地资源统筹,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这是记者在调研深圳医疗器械产业的过程中最大的感受。
相比德国、美国早在19世纪就开始深入研究医疗技术领域,我国的高端医疗器械起步晚,技术沉淀不强,关键设备长期依赖进口,“独立自主”和“国产替代”始终是驱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动能。迈瑞医疗、华大基因、理邦仪器等大型医疗器械公司,均是抓住这一时代机遇得以成长为行业领军力量。这可以称之为“天时”。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大量医疗器械企业选择来到深圳、扎根深圳,与这里的产业基础分不开。得益于上下游完善的配套,睿瀚医疗将脑机接口产品成功落地,爱康生物在细分领域走出一条“先做精、再做强”的道路。医疗器械与电子行业深度融合,与新能源、智能制造等行业的联动也十分紧密,而这些都是深圳的优势产业。在产业“卡脖子”的地方,国家创新平台与企业一起联合攻关;在竞争性领域,知识产权被高度重视,企业做研发劲头十足。一款填补市场缺口的新产品,让整个产业链受益,这样的情形一再出现。这是深圳的“地利”。
深圳的“人和”,更是体现在方方面面。一批创始人志存高远,对标国际。比如,迈瑞医疗作为“链主”企业,发挥头雁精神,将产品标准定得再高一点,对质量要求再严一点,带动着整个产业链向上,让中国医疗器械逐步摆脱低端印象走向高端。
又如,一批职业经理人兢兢业业,长期坚守。作为细分领域“隐形冠军”,爱康生物副总经理李运奇的话令记者印象深刻:“如果只求利润,我们关掉几条产线就行了。”他说,相比利润,爱康生物更看重所处细分领域在产业链上的价值。“这个事情如果我们不做,可能就没有企业在做了。”爱康生物对于自身的生态位有深刻和前瞻性的洞察。正是在这种抱负下,爱康生物从20多年前的华强北一间小办公室,做到产品在国内多个细分领域占有率第一,在坪山建起总部基地。
再如,政府精准施策,登门服务。深圳在用地资源高度紧张的条件下,政府仍然极力协调资源,大力支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比如,坪山通过“工业上楼”扩展产业空间近600万平方米,给予租金补贴最高20元/平方米,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凭借着“天时地利人和”,深圳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形成了兼具韧性与活力的发展生态。在面向全球的竞争中,这些特征仍然极具竞争力。未来,深圳将继续为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走向价值链的中高端探索路径、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