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使用自研的‘清深’号深海智能原位实验观测平台与多序列微生物原位富集固定装置完成了联合国‘海洋十年’西太平洋黄昏带生态系统研究计划项目的首航任务。”5月15日,深圳市海洋生态前沿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勇告诉记者,此次科考活动从深圳启航,顺利完成了对南海北缘大陆架四个站位的调查,采集了大量海洋沉积物、水样、微生物样品和现场图像。
刚满一岁的深圳市海洋生态前沿技术重点实验室是深圳市重点实验室阵营中的新成员。据统计,深圳已累计有492家国家部委、广东省、深圳市级重点实验室(含筹建启动,立项年度统计自1997年)。仅2024年度,就有深圳市植物基因工程与分子设计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大模型智能与安全重点实验室等15家实验室被认定为市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源网荷储互动协同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算力微电子重点实验室等11家实验室被认定为省重点实验室。
依托各类重点实验室,深圳在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上持续发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向纵深发展。
■ 在“科研海洋”里深化国际科技合作
王勇的另一重身份是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海洋工程研究院副院长,长期从事深海环境微生物基因组学研究和原位生态监测设备研发,担任“海洋十年”行动计划海洋黄昏带联合调查大科学计划下西太平洋海洋黄昏带生态系统研究计划(简称TOWER)的负责人。
“黄昏带”覆盖海水深度200-1000米的范围,是海洋生产力最活跃、最重要的区域带,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多国科学家于2021年初开始实施“国际海洋黄昏带大科学计划”。作为该计划下设的35个项目之一,TOWER计划以“西太平洋海洋黄昏带原位立体生态观测和生命过程研究”为主题,其研究成果有利于增进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海洋合作、人才培养、国际组织与机构交流等,将推动海洋黄昏带观测和研究手段的革新应用、海洋黄昏带的科普教育,引领国内南海黄昏带调查、研究和保护,更好应对海洋生态危机,助力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去年3月,深圳市海洋生态前沿技术重点实验室正式揭牌,围绕联合国“海洋十年”项目开展海洋黄昏带生态探测、传感和保护等相关研究,阶段性成果持续涌现。
“下个月我们就要去南海进行3000米海试。”王勇说。
■ 打造“教科人一体化”高能级创新平台
作为深圳市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圳市重点实验室是围绕国家战略和省市产业发展需要,打造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并举,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融合发展的高能级创新平台。
去年1月批准成立的深圳市跨模态认知计算重点实验室依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设,新加坡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执行院长李海洲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
他介绍,跨模态认知计算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实验室将从多模态感知平台、基础认知模型平台和跨模态交互生成平台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专注于生成大模型、通用认知和可解释智能,旨在通过整合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模态信息来模拟和重塑人类行为,认知过程可为智能体的广泛应用提供算法理论和实践平台。
成立以来,该实验室在推动公共安全、人口健康、机器人、数字创意等应用领域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深圳超滑技术重点实验室是2024年认定的深圳市重点实验室之一。实验室致力于超滑科学和技术研发,以开发一系列性能优异的基于超滑技术的颠覆式产品为目标,同时牵引和推动若干重大超滑基础科学问题和源头创新技术突破的研究。
其背后的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超滑技术研究所是深圳市政府、深圳市坪山区政府和清华大学于2018年9月共同支持成立的全球首个自超滑研究机构。在工信部近日公示的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的初步名单中,超滑技术研究所凭借“自超滑微系统中试平台”跻身榜单。
作为本次申报主体,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超滑技术研究所与深圳清力技术有限公司构建了“源头创新-中试验证-产业落地”的全链条协同体系。在该体系中,前者专注源头技术创新的基础研究与技术攻关,后者则聚焦“自超滑微系统”的市场化应用。清力技术公司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依托中试平台,加速推动超滑材料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落地,进一步打通“实验室-生产线-市场”的闭环,助力深圳打造全球新材料创新高地。
■ “20+8”产业孕育重点实验室新星
在做强现有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深圳也马不停蹄地开展新一轮重点实验室布局工作,并正式启动了2025年度深圳市重点实验室组建资助项目申请工作,在深圳市(含深汕特别合作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企业和社会组织或者是依法批准设立的其他机构可从即日起至5月28日期间,登录深圳市科技业务管理系统在线填报申请书。
据了解,本次申报分为基础研究类市重点实验室和应用研究类市重点实验室。其中,基础研究类市重点实验室主要依托科研优势明显的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等建设;应用研究类市重点实验室主要依托研发投入力度大、研发条件好的企业建设,也可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等建设。
根据建设定位和研究方向的不同,2025年度深圳市重点实验室组建资助项目围绕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等20大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合成生物、光载信息、智能机器人等8大未来产业相关领域开展主动布局。每家申请单位最多立项2个,单个最高资助500万元。如依托单位为企业的,资助额不高于项目总预算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