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元保一年,享5重安心保障。”近日,成都专属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2025年度“惠蓉保”正式开启新一年度参保。
近年来,惠民保产品的普惠特点得到消费者认可。随着各地新一轮惠民保产品的陆续推出,在降低起付门槛、扩大保障范围的同时,健康管理等增值服务也成为重要趋势。
多地惠民保产品升级“上新”
近日,多个省份及城市的2025年版惠民保产品陆续上线。
以成都为例,2025年度“惠蓉保”价格仍为每年59元,主要提供五项保障,包括医保范围内个人自付医疗费用,医保范围外个人自费医疗费用,医保范围内单行支付药品、高值药品费用,国内全自费特定高额药品及创新药品费用,海外全自费特定高额药品费用。
从2025年度“惠蓉保”的特点来看,保障内容全面,责任涵盖医保内外医疗费用,与基本医保紧密衔接互补。续保待遇更优,连续参保人群责任二(医保范围外个人自费医疗费用)的年免赔额同比再降低2000元,报销门槛更低,受益人群更广。特药数量更多,81种高额特药零免赔,覆盖肺癌、结直肠癌、肝癌、胃癌、食管癌、乳腺癌、白血病等常见高发恶性肿瘤。
参保覆盖范围方面,除四川省本级职工医保参保人、成都市基本医保参保人外,成都市户籍人员(截至2025年6月30日,拥有成都市户籍且已参加任一地区基本医保的人员)、成都市新市民(截至2025年6月30日,持有效成都市居住证或近半年在成都市行政区域内居住且登记,并已参加任一地区基本医保的人员)也可参保。
总体来看,相较于2024年的产品,多地2025年惠民保产品进行了升级,包括降低起付门槛、扩大保障范围、覆盖更多健康管理服务等。如上海“沪惠保”将国内特药种类由原来41种扩增至48种;而眉山“东坡惠民保”则提供实用性更强的健康增值服务,包括口腔健康服务、九折优惠购药、阿尔茨海默病早筛、在线健康测评等。
普惠型医疗保险
具有保障补充功能
惠民保全称是城市定制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由于参保人群广覆盖、参保无健康前置条件、保费价格低,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
作为普惠型保险,自2015年推出以来,惠民保已在全国覆盖百余座城市,年化参保人次超过1亿人。
以四川为例,截至2024年5月,已有18个城市相继推出了惠民保产品,全省累计参保人数超3000万人次。其中,自2020年推出以来,“惠蓉保”参保人数持续正增长,2024年有近480万人次参保,累计参保人次超2000万。截至2025年3月底,累计赔付近23万人次。
国信证券报告指出,当前,我国慢性病及非标体人群规模庞大。非标体及慢性病人群保障不足的核心矛盾在于高发病率与低覆盖率、严格核保与宽松需求、数据缺失与精准定价之间的失衡。惠民保的普及有利于患者在基础医保基础上加大各类重病(尤其是医保覆盖力较弱的重疾)的保障力度,加强非标体人群的医疗保障,缓解医保改革背景下的患者医疗支出压力。
惠民保通过低保费、广覆盖、商业化运作,基本实现全国各地区的深层次覆盖,成为基础医疗保险外的首要医疗补充。从保障范围、可承保年龄、核保条件等方面看,对各类群体尤其是具有基础病及老年群体等,具备较强的医疗补充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5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大力发展普惠保险;加大特定群体保险保障供给力度;引导保险公司积极发展面向各类风险群体的商业医疗保险;大力发展适合老年人保障需求和支付能力的意外伤害保险和健康保险产品,合理扩大对既往症和慢性病人群的保障,着力满足高龄老年人保障需求等。
总体来看,国信证券报告认为,在当前医保支付格局变化的背景下,商业健康险的医疗补充功能进一步强化,商业保险有望迎来中长期稳健发展机遇。普惠型医疗保险保障补充功能凸显,通过扩展门诊保障、覆盖非标体人群,与基本医保形成错位发展。中高端医疗险凭借场景覆盖广、服务集成度高、客群定位精准等优势,有望成为承接品质医疗需求的核心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