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报道,俄罗斯和乌克兰计划15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进行直接谈判。这会是双方时隔3年多的首次直接对话。
据报道,俄方代表团已抵达伊斯坦布尔,由俄总统助理梅金斯基带队。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等人也已在土耳其现身。
2022年3月,俄乌谈判曾在伊斯坦布尔中断。三年后,谈判为何得以重启?又能否给冲突带来转机?
谁将参加谈判?
15日,外界将目光投向位于伊斯坦布尔的多尔玛巴赫切宫。在这里,俄乌会谈预计将以闭门会议的形式展开。截至发稿,谈判形式仍存在不确定性,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双方谈判可能在15日下午举行。
此次俄乌重启谈判,源于普京11日凌晨发表的声明。他提议俄乌双方15日在伊斯坦布尔无条件重启直接谈判。
泽连斯基此后回复称,他将于15日在土耳其“等候”普京,若美国总统特朗普出席,“全体乌克兰人民都将感激”。正在中东访问的特朗普此后也表示考虑前往土耳其。
三方的互动吊足外界胃口,但美俄乌元首会晤的场面将不会上演。
俄方14日率先公布代表团人员名单,普京不在其中。随后,美国官员确认特朗普也不会出席俄乌会谈。
根据俄方公布的阵容,曾于2022年2月至3月担任俄乌谈判代表团团长的梅金斯基将继续带队。代表团成员还包括俄副外长加卢津、俄武装力量总参谋部总局局长科斯秋科夫、俄国防部副部长福明,以及4名专家组成员。
泽连斯基15日抵达安卡拉后称,乌克兰将派出一个最高级别代表团,成员涵盖外交部、总统办公室、军方以及乌克兰所有情报部门的代表。
他表示,将在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举行会谈后,综合考虑下一步行动。乌方此前强调,泽连斯基不会与除普京之外的俄方代表会谈。
美国方面,国务卿鲁比奥14日已抵达土耳其,为会谈做准备。不过,据央视报道,鲁比奥及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乌克兰事务特使凯洛格计划在16日前往伊斯坦布尔。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乌克兰研究室主任赵会荣认为,普京提议无条件重启直接谈判,体现出俄方积极态度和诚意,表明其通过谈判解决冲突的强烈意愿。俄方谈判人员组成专业且级别较高,也体现了对谈判的重视。
对于乌方坚持最高层级对话,却未得到俄方响应,分析认为,乌方试图在谈判中争取更多主动权,但在战场上处于相对优势的俄方有自己的节奏。
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总干事季莫费耶夫认为,国家领导人间的会晤都是经过外交层面的磋商准备后才能安排,此次会谈大概率只是双方外交部门之间的接触。
赵会荣指出,普京提议时并未表示会出席谈判。此外,泽连斯基2022年10月曾签署法令,禁止与普京进行谈判,至今仍未取消。
双方各有何考量?
舆论认为,俄乌选在伊斯坦布尔重启直接谈判,有其特别意义。
2022年2月乌克兰危机升级后不久,双方曾在白俄罗斯和土耳其举行多轮谈判。当年3月29日,在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第五轮谈判上,俄乌在许多关键问题上达成共识,但因西方国家阻挠,谈判此后中断。
今年3月,美国与俄罗斯、乌克兰在沙特利雅得分别举行会谈,但俄乌并未直接谈判。
赵会荣认为,俄方选在“老地方”继续谈,是想保持谈判的连贯性,延续此前立场和成果。俄乌双方对土耳其以往扮演的调解人角色也较为满意,双方曾在伊斯坦布尔达成黑海农产品外运协议。
时隔三年,俄乌局势发生巨大变化,哪些因素促成了伊斯坦布尔谈判的重启?
赵会荣认为,俄方提议重启谈判有多方面考量。
从军事角度看,经过三年冲突,俄方虽在战场上占据一定优势,也体现出打持久战的准备。但长期作战会让俄罗斯面临军事资源、人力物力的巨大消耗,以谈判巩固现有成果、结束冲突的动力在增加。
从经济角度看,西方长期制裁正在影响俄罗斯经济发展潜力,俄方有意抓住契机,缓和与西方关系并寻求解除制裁。
除国内压力外,俄方近期还面临多重外部压力:特朗普不断施压俄乌达成停火协议;美乌签署矿产协议标志着美乌利益重新绑定,关系裂痕得到一定修复;欧洲近日施压俄方停火,威胁将启动新的制裁。种种压力下,俄方希望掌握舆论主动权,避免被认为在阻碍谈判。
乌克兰同意谈判也有自身考量。战场形势对乌不利,乌军武器装备、兵力情况紧张。特朗普上任后,来自美西方的军援更具不确定性,“乌克兰疲劳症”也在欧洲蔓延。
“在此情况下,乌克兰需要做两手准备:一边在战场上抵御俄方进攻,另一边在外交上争取有利局面。”赵会荣说。
谈判前景如何?
对于此次谈判的主要议题,俄方称将讨论政治和技术问题。普京在提议时表示,谈判期间可能就一些新的停火建议达成一致。
泽连斯基则表示,如能与普京会谈,全面停火和交换战俘将是主要议题。
赵会荣认为,此次谈判可能会从难度较小、曾取得进展的技术性问题着手,比如乌方强调的换俘问题、暂停对俄乌能源等基础设施的打击以及恢复黑海粮食外运等。
不过,由于双方严重缺乏政治互信,在核心议题上分歧巨大,在战场上也未完全耗尽作战意识和作战能力,“目前达成和平协议的条件并不成熟”。
就停火问题,双方仍有较大分歧。俄方提出要确保可靠、可持续地解决当前的冲突局势,解决冲突的根源,拒绝了西方国家与乌克兰近期提出的无条件停火30天建议。乌方则强调必须先停火,再谈判。
赵会荣表示,此次谈判后,不排除双方达成临时性停火的可能性,但很可能出现仅在“纸上谈停火”的情况。
在领土问题上,双方仍处于零和博弈、互不让步的状况。在安全保障、是否加入北约问题上,双方同样立场尖锐对立,难以达成共识。
对此,分析指出,尽管俄乌三年来首次面对面谈判传递出积极信号,但由于分歧难以弥合,俄乌谈判过程将十分艰难。
首先,俄乌直接谈判能否持续,将取决于此次谈判结果。
赵会荣认为,如果双方取得进展、增进互信,谈判进程将朝着更积极、更高层次、更频繁的方向发展。但如果此次谈判无果而终,甚至谈判桌上发生激烈冲突,将刺激双方矛盾升级。
其次,美国因素已让局势更趋复杂。从目前来看,特朗普政府的政策优先考虑国内经济和政治,在乌克兰问题上追求形式上的成果,而非真正解决俄乌关切。
此外,欧洲态度也将影响局势走向。如果欧洲愿增加对乌援助,消耗战将持续,俄乌谈判难度将增加。如果相反,则将给乌克兰施加压力,让其在谈判桌上做出更多让步。
赵会荣认为,从各方意愿和表现来看,在未来一至两年内,俄乌有望达成停火协议并冻结冲突,但这不意味着矛盾的彻底解决,双方仍可能出现零星交火。从长期看,乌克兰危机可能会成为欧洲的“脓包”,持续侵蚀欧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