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调整后,外贸出口“第一线”有何新变化?中国证券报记者来到义乌国际商贸城一探究竟。
“昨天关税下调落地的消息一出来,我们就接到了美国客户的电话,通知我们抓紧生产。”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依丽尔珠宝饰品负责人黄奇叔一边串珍珠饰品一边告诉记者。
“这笔订单是美国客户3月份下的,4月初叫停了。昨天,关税调整消息一出,我们就接到了客户的电话,让我们抓紧生产。”黄奇叔说,“这笔差不多停了一个多月的订单,就这么‘复活’了!”
黄奇叔向记者坦言:“虽然这笔订单量不是很大,但我们也不想失去这个客户。”
穿过黄奇叔店铺前的走廊,记者来到了圣诞用品区,色彩斑斓的圣诞用品让人目不暇接。不同肤色的外商穿梭在不同的店铺间,有的在咨询,有的在和商家还价。
在一家店铺前,记者见到了正忙着统计订单的浙江永康永欣工艺品负责人俞冬华。“这款圣诞拐杖是我们出口美国的产品。”俞冬华笑容满面地向记者介绍,“厂里这款产品的订单基本完成了,关税降下来,我们正在抓紧包装,开始出货。还有前期压在仓库没出的货,现在也正在加急出货。”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当前,“加急出货”成了不少商户的真实写照。
在距离义乌国际商贸城15公里的义乌市游友户外用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几十个箱子排列得整整齐齐,正等待物流公司拉走。
该公司负责人陈晶晶告诉记者:“这个是今天要发出的货,下午物流公司就拉走了,大概有70多箱,昨天我们已经发走了40多箱。”
高盛分析认为,对于美国进口商而言,未来三个月是进口成本大幅降低的黄金窗口期。这一显著利好因素,促使美国进口商迅速调整采购策略,提前布局,纷纷加大从中国的进口量。他们意图通过提前行动,锁定较低的采购成本,从而有效规避后续可能出现的成本上升风险。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抢先”无疑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贸易领域的核心关键词,各方都在争分夺秒地抢占市场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