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主办的第十七届深圳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CIBF2025)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会期间,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泽深接受广州日报等媒体专访时表示,固态电池要实现突破还需时日,还需行业同仁们共同努力。
固态电池凭借高能量密度与高安全性,被公认为下一代高安全、高比能动力电池的首选方案。今年2月,工信部等八部门明确提出,支持锂电池、钠电池固态化发展。不过,目前全固态电池实现产业化仍面临技术与成本瓶颈。业内预计,2027年前后将建立全固态电池试制线并推出搭载的原型车,2030年前后有望实现全固态电池小规模量产并装车使用。
王泽深对记者表示,目前行业内对于固态电池的发展路线尚未明确,有氧化物、硫化物、卤化物等多条技术路线可供探索。无论是从成本、工艺实施,还是从能量比、循环等角度来看,究竟哪一条路线更具优势,行业仍在不断探索之中。因此,固态电池的突破还需要时间。
王泽深表示,五年前,中国向世界宣布了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如今,中国已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发展速度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以及全球最大、体系最完善的新能源产业链,在短时间内迅速走在了全球前列。对于未来几年中国电池产业的机会,王泽深认为,应以核心创新内核冲抵低水平内耗,以标准先导重整竞争秩序,并以全球合作打开增量空间。
从全球竞争格局来看,目前中日韩三国在电池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电池企业的市场份额已占七成。王泽深指出,以 LG新能源为首的三家韩国企业,与中企相比差距并不大,其技术水平也相当高。在高镍三元正极等赛道,韩国企业甚至处于领先地位。
对于新能源出海,王泽深特别强调,应将技术与海外需求相结合,需考虑产品出海、技术出海、产业出海哪种模式更适应当地情况,不同地区策略应有所不同。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当地地缘政治对出海的影响。